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

散論極權主義研究的認識論方法論問題(下)——最近四十年極權主義研究的新問題新領域

按:

筆者一九八八年第一次走出國門,四十歲時被稱為德國波普學派的代表人物,哲學家漢斯阿爾伯特(Hans Albert1921-2023)點撥引導到ideology,觀念學說即意識形態問題,極權主義問題研究,一九八九年受到他的直接的申請資助研究的學術性的推薦信支持。這封推薦信清楚地點明學術研究與意識形態的不同。由此,一路走來三十六年,受到德國自由主義政治學教授布拉赫(D.Bracher)、達倫道夫(Ralf Dahrendorf1929-2009),以及邁爾(Hans Maier)教授等的著述深刻影響,關於極權主義問題寫出二百萬以上文字。於此可以明確地說:

中文界極權主義研究,是阿爾伯特及其德國批判理性主義思想——波普學派直接播下的種子萌發,其後受德國戰後學術界研究成果的深刻影響展開的。(2025.9.29


正文:


.冷戰後的極權主義研究的變化及其焦點問題

 

10】在我看來,一九四九年後的中國大陸,是一部極權主義概念及理論研究概念史的經驗案例,處處嚴絲合縫,且劇情變化亦步亦趨。而最近四十年更是如此。就極權主義已經有的,認識到的內容來說,大陸可謂毫無新意地遵循了舊版極權主義劇本的內容。不過是就其形式來說,由於極權主義是西方近代化帶來的問題,伴隨西方經濟、政治的變化,尤其是二戰、冷戰的結束,作爲僅存的,嚴守了斯大林時代的底綫的中國大陸,演繹出很多舊中有新的內容。這個內容由于是在一種純粹的西化,意識形態化的基礎上發生的,因此為研究另一時期的意識形態的時代,極權主義的時代,西方社會的特點,如實驗室條件下的一個試驗那樣,不僅爲研究極權主義,也為研究後基督教的西方提供了很多新的視角。

那麼,作為當代極權主義問題研究教科書式的案例的中國大陸,究竟應該如何描述它最近四十年的變化及其現狀,應該如何把握它的現狀及變化;中國大陸的這些變化究竟又能給極權主義概念及理論帶來什麼性質的新認識?

若想釐清這兩個問題,則還是要回到西方,首先是因為它們同樣涉及極權主義概念及其理論的發源地——當代歐美對於極權主義,以及其類似於它的這些問題的研究現狀。西方學界的研究現狀顯示的是這一理論自身能力的調整。其次則是中國的變化如中國極權主義的產生一樣,發展依然是與其母體緊密相連。

極權主義的母體是西方,不是隨口而言的事情,而是千真萬確、能從各方面確認的客觀性的判斷!看不到這點而談論極權主義,就是一種不著調!

 

2025年9月23日星期二

散論極權主義研究的認識論方法論問題(上)——冷戰結束前的極權主義研究學術特點及其問題

筆者一九八八年第一次走出國門,四十歲時被稱為德國波普學派的代表人物,哲學家漢斯阿爾伯特(Hans Albert1921-2023)點撥引導到ideology,觀念學說即意識形態問題,極權主義問題研究,一九八九年受到他的直接的申請資助研究的學術性的推薦信支持。這封推薦信清楚地點明學術研究與意識形態的不同。由此,一路走來三十六年,受到德國自由主義政治學教授布拉赫(D.Bracher)、達倫道夫(Ralf Dahrendorf1929-2009),以及邁爾(Hans Maier)教授等的著述深刻影響,關於極權主義問題寫出二百萬以上文字。於此可以明確地說:

中文界極權主義研究,是阿爾伯特及其德國批判理性主義思想——波普學派直接播下的種子萌發,其後受德國戰後學術界研究成果的深刻影響展開的。(2025.9.29)


極權主義概念是由于以往任何專制形式的描述術語都無法適用于描述俄國十月革命帶來的專制、意大利法西斯分子建立的法西斯主義制度以及稍後的德國納粹政權,因此而產生的。

這個概念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一經産生,就開始被廣泛地接受,幷且在二次大戰後的冷戰中逐漸成熟成爲近代產生的政治學中的一個專門研究的課題。

由于這個概念描述這一發生發展於二十世紀的歷史及各階段的現實現象有效、銳利,因此引起東歐共産黨集團,以及很多傾向與共産黨的西方左派人士的反感及對抗。很多人乃至東歐共産黨集團政府養育的知識人也開始參與對于極權主義的討論,但是無論在極權主義研究的概念史對哪方面問題的討論,凡是共產黨社會的意識形態分子談論極權主義問題的,沒有一個不是走味及荒腔走板的。

這一產生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概念,在其後的歷史中被廣泛地接受,不再引起直接的爭論,成爲描述共産黨社會的專門術語,被學界認爲取得了全面的成功及勝利是在一九八九年柏林墻倒塌,東歐共產黨集團崩潰以後。雖然如此,但是對極權主義問題的研究幷沒有停留在原地,而是在其後很多新的現象及討論中大大地深化了。

這個深化使得極權主義問題完全在一個更爲具有普遍性的文化及歷史的基礎上,另外一個維度上進行了討論。這一討論的變化軌迹在歐洲極爲明顯,思想上以反思過去七十年尤其是冷戰時期的歷史,《共産主義黑皮書》及《過渡期刊》的討論爲開始,以《過渡期刊》的封刊,新學術刊物的準備爲轉折。政治上則以中國共産黨政權的穩定及發展,俄國共産黨的變體,普京發動國際性戰爭,以及美國川普上臺、不再被作爲民主國家的符號、以美國第一這樣的意識形態作爲美國的符號等問題為核心。

七律-乙巳近中秋感

天邊八月動秋風,

佳節年年若未逢;

四海悠悠他夢里,

八荒郁郁異塵中;

貧川走馬邪邪變,

亂世危邦事事同

皓首誰能窮益壯,

人間我是老雕蟲。

 

註:

 八荒:A.天下,B.偏遠地方

貧川走馬:借喻兩方兩界兩風氣。

皓首、益壯:取王勃·滕王閣序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雕蟲:積年累月于文字思想者。劉禹錫·送僧方及南謁柳員外:衣裓貯文章,自言學雕蟲。李賀·南園十三首其六: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挂玉弓。


2025.9.23

2025年9月18日星期四

分享施瓦伯演繹埃爾大提琴協奏曲序——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I. Adagio - Moderato

 

因為埃爾加的這個大提琴曲太特殊了!對人的感知,感情及生命,對社會的沉浮,災難及艱險,豐富而深邃,不同於傳統那些帶有宗教氣的平面性,或所謂高貴與低俗,救世與俯首,英雄與凡人性的感受。

因為它是一首轉折時代的充滿酸甜苦辣,困難挫折、失意如意、實在與虛無的糾結的作品!它和馬勒及其音樂一樣,西方到了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初期,近代化、世俗化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到宗教以外去尋求,作為人只有一次的生命的逸韻!

所以我努力希望聽出埃爾加這個曲子最深處的含蘊;所以我聽了前人,已經舉世公認的、成熟的演繹,繼續聽了男人的、女人的訴說,進而聽了西人的——英國、法國、美國、德國,也聽了日本乃至中國的演奏家。如今我在聽取年輕一代,三十歲的一代的特點。

我聽的是樂曲的傾吐、尋問,聽的是演奏家的感知、表達能力;對比的則是文化及精神,是我們自己的存在及生活……。

藝術和文字——文學及精神思想著述一樣,是人生命所獨有的感知及享受能力。賞心悅耳、遊目騁懷,激蕩生命,集大自然父母所賜生命之感受思維能力叫我如何不盡情

是以,與施瓦伯(Gabriel Schwabe)這位八八年出生於柏林的大提琴演奏家對埃爾加的理解有交集,故轉推分享相知的友人。

 2025.9.18 



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

七律-極權研究

三千破鼓鬧萊孱,

九野剛風舉步堅;

厚意還淳真火爆,

虛懷返璞得深專;

桑蓬志學謀初省,

歲月勤耕抱虎眠;

處處時庸殊異恨,

茫茫四海著先鞭。

註:

首聯:

1.三千破鼓:取“寧撞金鐘一下,不打破鼓三千”。吾三十五年前把意識形態與極權主義研究導入中文領域。學術研究首要問題是認識論方法論,以及提問題的方式方法,語言思維方式。最忌嘩眾取寵,急功近利,尤其是在一個《一九八四》國度,真理部所培育的知識園地中。

2.萊孱:,賤弱。 沈約·爲晉安王謝南兗州章:臣以萊孱,幼無秀業。

2025年8月12日星期二

五律-感懷思想遭遇之二

按:這個題目的五律,之所以寫第二首,是因為網搜發現,這類所謂“學術教授”與共產黨高級黨干于光遠們,與真理部、馬列及自然辯證法界之所謂知識人,實質上卻是黨工、意識形態分子的唱和,污染了知識界。它不僅在傳統的文人倫理上看,而且在當代學術界、知識領域乃至媒體的價值底線上看,都犯了大忌!完全負面!但遺憾的是在中文知識界至今不覺不知其臭。所以,細想之後,我感到有必要在此後明確地推進這個感覺——必須讓中文社會及其所謂知識界,當然包括港臺,知道在文化思想領域,知識氣質及倫理上什麼是恥!並且知恥成為一個重要的題目

具體說就是——與共產黨黨工及黨派文人拉拉扯扯,絕非光榮之事!因為即如阿隆所說,幾乎所有的極權主義問題研究者認識到的那樣共產黨黨工及文工,與納粹黨工文工,沒什麼不一樣!——2025.8.12

舊國應和殊,

清名隱者虞;

趨炎朱印錄,

附識小人儒;

淡泊惜真趣,

崢嶸惡好諛;

平生多忤逆,

此世我堅孤。


註:

首聯:

應和:現今常用含義爲應聲唱和。對一種言行表示呼應附和。內心或表面贊同別人的觀點、看法、號召,行爲、表情、語言反應。月自己同名唱和之詩歌及藝術作品。

A.憂慮疑慮顧慮B.欺騙,爾虞我詐。

首聯指舊日無妄之災所由。

頷聯:

朱印錄:指物理學及科學史教授戈革先生為中國自然辯證法及中宣部奠基者、黨魁于光遠所治印集《碎思錄》。

小人儒:A.追求名望的儒者。語出《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B.明·朱权·荆钗记·觅真:弃旧怜新小人儒,亏心折尽平生福。

附識:附識,fù,zhì,附在文章、書刊上的唱和記述。

頸聯、尾聯:

好諛:喜歡阿諛奉承。

頸聯、尾聯自述此生行為及心性。

 

2025.8.12

2025年8月11日星期一

五律-感懷思想遭遇之一

按:偶然看到與戈革先生絕交前後三年的舊信,同時網上索引看到先生與于光遠等交往後帶來的威風。這才深感,與先生從來“道不同”,直接交惡在這本《碎玉錄》。

我竟然毫無顧忌地嗤之以鼻,等於直擊其面。三年後的那場衝突前後恰是我因母病,準備回到母親身邊的時候。親眼目睹衝突的劉遼先生再三勸我不要回國。次年我被吊銷護照。七年後,二〇〇三年,我則因紀念李慎之文字,再次遭遇思想分歧以外的痛恨。由此細想,我起自這個遭遇的流亡生涯,一是思想分歧,我咎由自取;二是這個時代及社會獨特的精神思想狀態所致。

然而,三十年來,雖然生活坎坷、困頓,一再遭遇這類打擊,但是耐得寂寞而玉成了我對於思想史、極權主義問題的探究。想來也是老天的一番苦心——天道酬勤為此,重新作為史料發表這些信件及反省自己時,兼記五律一首。

尊師重節遒,

論學早知羞;

都府沽名譜,

宮門釣譽籌;

東坡詩遇恨,

西域墨逢仇;

半世流亡久,

三波傲九州。 

註:

頷聯:

指戈革先生為于光遠所治印譜《碎玉錄》。我收到書回信未致謝及稱頌,反而言這一工作“很無聊”。

于光遠系中文界自然辯證法鼻祖,中共建國後宣傳部門,即奧威爾所言《真理部》最重要的創立者。幾乎可以說,最近一個世紀,所有中國大陸自然辯證法“專家”都是于光遠一手培養及帶領出來的。他不是知識分子,而是不折不扣的高級黨工。

2025年8月6日星期三

文化思想史檔案——兩個文化世界的知識人 ——1993-96年致戈革教授信件(原稿)

按:戈革教授是我在中國科學院讀研究生時期的老師,畢業答辯論文導師。在我讀書及畢業後,是我在自然辯證法界來往最密切的老師。氣質相投的劉遼教授則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後才開始往來。

在我看,是與中國文化的聯繫使我們如此;而最後我們以徹底地分手結束,則是因為“自然辯證法”的意識形態氣質導致我們一定分手。因為我從進入哲學領域開始就是背對著馬克思主義;而這個自然辯證法氣質,使得戈革先生的中學能夠與大洋國的知識界,如于光遠、錢鍾書們粘連,而我,從高中畢業決定自學進入思想及哲學領域開始,就無法和他們相容。

所以我認為我們的通信及交往軌跡,在思想史及為人上,留下了教科書式的案例。

三十年後重新思索這些思想文化問題,我會有後續文字。

——2025.8.6

 

關於戈革先生百度介紹說:

戈革:(19221-20071229日),,號紅莩,一號拜鞠。1922122日出生于河北省獻縣之前南宮村。194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195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後即從事物理教學工作,直至退休。原習理論物理學,中年以後治量子物理學史,專研偉大學者尼耳斯·玻爾的生平、工作和思想。2001年被丹麥女王賜封“丹麥國旗勛章”。平生著譯數十種,共約一千五百萬言。正業面外,有多種文人愛好,能作舊體詩詞,尤嗜治印。主要譯著作品有《宏觀電磁場論》、《玻爾——他的生平、學術和思想》、《史情室文帚》等。

 

信件依次涉及題目大致如下:

1.關於于光遠:

2.一九九四年回北京探親返回德國的探親雜談:

3.德國現狀及關於與許良英先生的分歧:

4.與戈革先生談與他不同的看法:

5.最後書信——與包括戈革教授在內自然辯證法界訣別書:

 

2025年8月5日星期二

令人啼笑皆非的“批評” ——關於“馬漢茂的臺灣文學研究”答臺灣作者批評(1999年舊作)

臺大校長沈君山(左)受馬漢茂(右)邀請到魯爾大學演講
友人展慧從臺北給我電傳來一則批評我的短文,題目爲“被扭曲的漢文化中心意識”。本來有批評、有討論總是好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可謂得爲學之本矣”。我忝爲“中國人”,雖遭極權文化蹂躪改造,但是這點文化尚存一息。然而,這一則批評却是令我不知所云,新竹倪國榮君此番宏論爲何而發?

我對《中國時報》記者談及馬漢茂教授的工作時確實曾經談到臺灣文學,我明確地說,“在文學史上沒有很高價值的臺灣文學”,而不是在其它方面。因爲它作爲研究一個地區的社會、政治、文化變化發展當然是有價值的。我的這一評價根本不涉及漢文化問題。

涉及中國大陸的文學評價問題,此前我已經有過一些文章,時下恰好又有一篇文章投給《當代》雜志,題目就是“當代中國無大師”。對于共産黨統治下的大陸文學,我的評價是百分制九十九以上的作品在文學史上“毫無價值”,這包括今天在臺灣也走紅流行的大陸作品。我在幾次訪問臺灣時曾經不斷地强調過,臺灣的知識領域和文化領域有很多值得大陸學習思索的地方,我甚至想作一個研究,臺灣的討論能給大陸對此問題的討論那些啓發,它們在什麽地方走在了前面。

2025年8月4日星期一

五律-別舊交初見友人

按:二〇〇〇年,因茉莉介紹耳識,生出一段持續二十五年的波瀾故事,我隨思想走一生,此中亦有深意蘊。天下不大,人生奇緣,未料耄耋之年,今生今世在天涯海角故交初見。昨日送別,感慨萬千,別影記詩八句。(故事後來當會補記)

涼風冷雨過,

夏日舊思多;

往事孤丁起,

初心做奈何;

槍唇肝膽話,

劍舌肺腸歌;

意緒源緣遠,

幽深古井波。

註:

1.我因此位友人與丁君交集,遭其痛恨、謾罵了我十幾年。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深,他顧人生,我卻要感謝丁君,他為我留下又一段非常典型的大洋國故事——我會後續記述。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

五律-求學東西感懷


按:學友網上應答:“學可保身、全生、養親、盡年”,先生精言必存。……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為己之學”,盡心知性、盡性知天。“為人之學”,奇技淫巧,患得患失,巧言令色,喪心敗德。

其為人,為己之解,用在東西二學,古今兩異,入木三分。由此觸發我對此生五十餘年求東問西兩學之感。乃賦五律一首,以述懷。

諸生絕媚阿,

我賦忤迎和,

浩浩文成浪,

滔滔論見河;

微言窮賾細,

數理學西多,

大道薄今世,

詩情待嘯歌。

註:

首聯:

諸生;儒生,在學學人,學而有成者。

頷聯:

2025年7月31日星期四

唐詩宋詞元曲,清朝民初國劇,新中拾來“大排擋”——文學史芻議

這篇文字有個很有意思的結論:

臺灣民進黨的反中,越反中國文化傳統,不做中國人,結果是越與當代大陸新中文化一致,越是當代“新中體”!

這結論稍有智力就可清楚地看到:

究竟兩蔣、錢穆、胡少安、周正榮那代人更如大陸今天,還是大港開唱、台獨分子的戾氣語言及思維方式,綠色媒體——更是“新中體”?

結論很清楚!越反越中……。( 2025.8.2)


中文文字及其多維度展開與研究,即我們中文所說的“‘文’學”。

這一我們中文稱謂的“文學”,也就是文字的創造性展開,意謂著人類獨具的“精神世界”的性質,以及深湛及廣袤。

就“文”之學,即傳統中文所獨特具有的文字的展開,於人類世界可謂獨一無二。不僅無出其右者甚至無可比擬。因為它不只是一種符號的、觀念的排列,而且音像文字的本身及組合變化,就帶有奇妙變化的奇妙內容。

關於精神展開的內容及形式,它不僅在人類縱向及橫向歷史中是極為具體的存在及標識,而且對我們自己社會的文化發展的歷史縱向比較,亦是如此。這一各文化群體,各階段特點的比較,能夠讓我們看到、體會到極為豐富的內容。

好的、充分展開了文化精神的時代,都有著實打實的內容及其所有的形式。唐詩、宋詞,乃至使用不同文字,外來的族群之人統治的元、清,也都各有在他們統治時發展的中文文字之“文”學內容與標識。一為“元曲”,一為與民國相繼的“國劇”。

如此細數,我們會突然發現,最為悲慘的竟然就是所謂新文化運動及帶來的“新中國”。到今天為止,在這個社會存在,它們所有的百年時代乏善可陳!

把它與傳統相係、相比——黃鼠狼下耗子;把它與橫向的拉丁文化相連,它引入的竟然是人家最糟糕的、沒人文文化的宗教性文“行”。百年來,“使用中文”玩弄“拉丁文化”的人,捕風捉影地戲耍了各種形式——光怪陸離,但居然至多是驢馬雜交,連黃鼠狼下耗子的生命力都沒有!

2025年7月29日星期二

五律-晚節之四

按:前賦《晚節》七律四首,後又五律三首。今日網上與友問答,談及余曾正己批頰,斷緣塵宵,隨感慨俱生,乃成五律之四,完璧《晚節》律詩八首。

浮生嘯九州,

老去傲霜頭;

海右飛來士,

泉城浩蕩鷗;

高風方外雅,

大隱客中幽;

管仲識途馬,

黃花晚節遒。

 註:

1.正己批頰:典出新唐書·卷二一三·藩鎮淄青橫海傳·李正己傳:時回紇恃功橫,諸軍莫敢抗。正己欲以氣折之,與大酋角逐,眾士皆牆立觀,約曰:『後者批之。』既逐而先,正己批其頰,回紇矢液流離,眾軍哄然笑。

此處亦借兩詞字意

頷聯:

2.取自杜甫·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海內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餘原籍山東龍口,生在濟南,長在北京。故有此聯。

浩蕩鷗: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頸聯:

3.二十步入人生,有志于學。兩位友人研習相術,謂餘不入塵流。餘暗笑無稽之談,不料一語成讖。

2025年7月24日星期四

五律-晚節之三·十年述懷

按:偶然重讀二〇二三年三月所寫“談如何閱讀評價毛澤東詩詞”一文,聽二〇一五年所做講演“魏京生與陳子明劉曉波方勵之們究竟不同在什麽地方”,不覺十年。回思晚年之進展,感慨萬千。

余雖自幼讀書過人,但是深感自己志悟遲鈍。追加努力五十餘年,自感晚年之勤奮,及所至文字思想均可激勵後人。遂成八句

佇苦十年行,

停辛晚歲程;

清新傳厚韵,

重彩透澄明;

理學雙思路,

東西一筆耕;

平心甘寂寞,

換日待崢嶸。


首聯

停辛佇苦:備受艱苦。李商隱·河內:梔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佇苦留待君。

余因不認同大洋國文化及知識界,以及海外所謂異議群體,西方世俗學界,三十年來為生求學,舉步艱難;世情冷暖,人面高低;是知老杜所嘆,“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能有今日之學,是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馴致也。深感父母蔭蔽,上天有眼!

頷聯:

2025年7月23日星期三

退據台灣的中華民國節節敗退在什麼地方?


我研究極權主義,以及在德國對德國社會、文化氣氛及其制度的觀察,使我看到——德國戰後八十年的發展基本上是成功的。因為它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且不離譜的民主制度,它的社會生活的文化氣氛,精神思想及學術研究傾向及規範,已經徹底地與二戰前不同,即不同於一次大戰後的德國社會及其文化氣氛。

我在這個認識及思索過程中,看到,第一戰後盟軍對於德國民主制度的涉及——政黨及議會結構,選舉方式,是成功的。

第二對於社會精神思想及文化氣氛的變化,我體會更深。時下兩代德國人對於各類極端意識形態分子,撕裂社會族群的原教旨主義及世俗性封閉觀念學說具有天生的抵抗力。上述兩點都和時下美國、臺灣的政治文化相比,區別明顯。

 

對於第二點,我更看到,它是戰後德國一代乃至兩代知識分子努力的結果。

以我所研究的歷史學家及極權主義問題專家布拉赫為例。他在五十年代初期出版的關於魏瑪共和國失敗的歷史研究,直接從方法上、研究體例及問題討論上挑戰了老的歷史學,其後幾十年他參與了德國社會及學界的關於歷史及現實思想問題,社會問題的很多討論,培養了一百多位博士碩士。他被公認為,為戰後德國朝向民主文化的變化打下自己的烙印。

為此,我反復琢磨過,他挑戰的老的歷史學,其所治舊的研究以及舊的知識氣氛是什麼:他推崇及實踐的研究方式及方法又究竟是什麼?如此而來的德國新一代的新文化指的是什麼?尤其是為什麼時下德國一代人,有著對於美國川普類,臺灣民進黨類的意識形態化的文化“天生的抵制能力”?

如此使我今天認識到:國民黨、中華民國戰敗退到臺灣到今天的七十六年,有成功也有失敗。它的失敗雖然在制度層面有所反映——類美國性,但是最大的失敗在於精神思想、文化及學術。

到臺灣的國民黨及其知識人,在精神及知識上缺乏像布拉赫那樣的有能力的人他們沒有充分利用二戰後的半個世紀,進行思想上的反省及建設——臺灣對於來自西方的意識形態化,蘿蔓締科運動如此沒有抵抗力,沒有一批如布拉赫那樣的知識分子,是兩代知識人的無能!至今沒有人如布拉赫那樣地提出問題尤其說明這點

在這點上,我為羅大佑與楊弦點讚!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有教養的、開放性的知識分子、藝術家必須出來對抗這種粗鄙的意識形態分子及其文化,反近代的對於民主制度的破壞!


2025.7.23


大腦受精與認識論問題的普朗克定律

 林婉清小姐在藍天發帖說:

“人类的大脑类似于人类的卵子。当一个精子进入后,别的精子就进不去了,卵子会排斥掉所有其他精子。人类的思想也有这类特征。并非普通人如此,这种情况世界各大顶尖大学物理学院的院长也基本都如此。马克斯•普朗克说过,真正的创新,重要的物理理论,从来没有被旧理论的捍卫者所接受过。新理论的推行靠的是反对那些的人逐渐死光,而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一开始就熟悉这套理论。反而,持有新理论的人很少会拒绝以往的理论。普朗克所描述的物理学家具有这样前后一致的坚守,我们也不难想象,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这群人,会有怎么样的行为。不要被你年轻时候的所知禁锢住大脑,这一点很重要。

 

由於婉清的這段話提出了重要的問題,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加一個注釋。

普朗克的那段話的西文文字如下。英文譯文應該是科學史家托馬斯•庫恩翻譯的,如下:

2025年7月20日星期日

七律-七月告老馬(元德)、老高(王淩)

按:即將到來的一個月,七月二十八日與八月二十四日分別是馬元德先生(1929.4.12014.7.28),, 高王凌先生(1950.8.272018.8.24)忌日。

我與翻譯家馬元德先生是忘年交,與王凌兄則是至交契友。我一九六一年考入清華附中,他六三年考入,相識於那年九、十月,深交於六六年後的文化大革命中,他最後給我的信件是去世前的九天,八月十五日,談的是我回憶剛剛辭世(七月十七日)的校友甘鐵生的文字。

與老馬相投,與王凌相知,儘管他們駕鶴西去,但是與他們的對話已經成為我活著的一個很自然的內容,是以偶成此七律。(2025.7.20

 

五十年來矩步深,

磨礱砥礪字璣沉;

離經叛道究根本,

利刃清裁有跡尋;

敏銳追思愁了鬼,

溫文爾雅幸如今;

還淳厚意常隨想;

返璞歸真我展襟。


註:

首聯:

矩步:矩步方行,指學業追求,中規中矩、嚴守法度。

磨礱砥礪:嚴加磨練。枚乘·上書諫吳王:據其未生,先其未形也,磨礱砥礪,不見其損,有時而盡。

頷聯:

離經叛道:幾乎從一九六九年夏反叛開始,王凌就支持并響應我的每一步變化。認識老馬後,由於那

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

略評意大利電影《關於約會的一切》——2025最新高分电影佳作,可能是今年最好的爱情片,票房连续登顶可谓现象级!【光影】


寫在YouTube2025最新高分电影佳作,可能是今年最好的爱情片,票房连续登顶可谓现象级!【光影】》推介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1g5KFvmI&ab_channel=%E5%85%89%E5%BD%B1%E4%BA%8C%E4%B8%89%E4%BA%8B

 

1.

這是一部典型的西方文化,一個把人和外界、自然分成分立的二元,分成精神和對象,感情與載體,載體與對象,並且由此衍生出的人生及感情。

這樣的思維方式把人及感情都如科學一樣把自然解體分析,并得出知識一樣,感情變成了一種知識,一種抽象獨立的觀念系統。如此它就破碎了,分離了,不僅自我的感知,而且包括男人女人的,都分離、分立,且到無法再融合在一起,如此生活及感情就像一個裝載著碎玻璃的萬花筒。徹底地失去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這在我一個中國文化人看來,不是人的感情,人的體會;西方文化在人及其感情的描述及揭示上——江郎才盡。因為從根本上說,西方文化是一個缺乏倫理及對其的體會的文化,沒了倫理,人不會細膩豐富的感情。

在我看描述愛情,中國人對於自然和人的關係,人之間的倫理聯繫給予了高妙詩意的精神及文學方法。但是中國當代文化,卻由於一百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及其後的大洋國改制,已經完全失去傳統中國文化的感覺及描述能力。然而,運氣的是日本及韓國留有了這種可能。它讓我寫這個評述的時候最後能夠說出:

描寫愛情,還是得看日本和韓國的某些電影。那類電影,細膩無比,含蓄至極,分不清、道不出,可導演及藝術家,居然淡妝濃抹,幾筆緩緩地展開,就讓你回味無窮。且在日本及韓國,微小的題目及情緒反復地寫及展開,讓你就是想要看……。

在此要感謝阿月,清楚地解說這樣的電影需要花費不少功夫,也需要腦力。阿月做到了……。

 

2025年7月15日星期二

中文對電影《感知無限的人》解說荒誕在何處?

 

【越哥】没有学历的穷小子,竟是千年一遇的数学天才,剑桥大学教授集体沉默!深度解读传记电影《知无涯者》

 

YouTube上“越哥說電影”,對於記述百年前的兩位天才數學家哈代和拉瑪努金的電影,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感知無限的人》做了中文推介聽過一遍,感到完全走味,由於涉及根本,為此不得不評述幾句。

 

解說者對各門學科是什麼,它們之間的關係,完全不理解、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尤其是居然稱哈代是個唯物主義者,簡直是荒誕至極!

我在研究物理史的時候讀過關於哈代的介紹,由於隔行沒有研究過哈代,但是基本可以肯定地說:沒有一個真正的進入了數學領域的數學家,尤其是天才人物——會是唯物主義者!

因為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決定,這一學說及思維窠臼可以說是那些淺嘗輒止的人,二把刀的棲身處;是這類人在學術領域玩弄且用以壓制學人的二把刀武器。我在大陸自然辯證法界走過一次,對這些體會太深了!在這批人中,說他們沒有一個是有學問,有研究能力的人——絕對不過分!

在我三十多年前,一九八八年,到德國後,申請資助對於德國十九世紀科學史、科學發展與哲學的關係的研究項目的時候,德國科學哲學、啟蒙主義思想傳統的繼承學派,卡爾·波普的理性批判主義哲學的代表人漢斯·阿爾伯特(Hans Albert)在為我寫的推薦信中開章明義地說:自然辯證法研究不是學術研究,研究它與科學發展的關係,因為沒有關係而毫無意義,但是,這個題目對於時下中國社會的思想文化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

自然辯證法,可謂是馬克思唯物主義的同義詞。那麼,“自然辯證法研究不是學術研究”意謂著什麼?

2025年7月13日星期日

關於中國共產黨及其兩代所謂“學人”的概括素描

1.

之所以寫下這篇文字是因為我真的沒有想到,時過半個多世紀,我們中文界看待共產黨問題竟然與西方一般學界,一般社會看共產黨的視角及框架如此不同,竟然操著可謂爪哇國的語言來談,讓我驚異。不得不暫時回到這個我以為早就談過了的題目,也就是從關注西方政治社會帶來的根本性的文化及思想問題,不僅是回到一般性的共產黨問題,而是回到更為特殊的中國共產黨問題。

 

對此,為了更為清晰簡單,我化繁為簡,用個很直觀的素描來類比描述歐洲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的關係,以及中國共產黨兩代所謂“學人”特點。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加容易理解及把握中國大陸時下的所謂知識界,所謂學人的性質;理解他們看問題的方式及內容;以及他們為什麼與西方學界在看他們的共產黨前輩,看西方文化思想及社會,會如此不同。

這個素描使用的類比框架就是:立體性、平面性及線性。它們在思想史上的對應術語,我使用的則是二元性、一元化及教條類。在文化社會學上對應的是,宗教性,教會式及教產物。

在我看,中國共產黨創立於上世紀初期,是按照idea,即所謂想法、觀念及其建立的思想學說,觀念學說構成的圖像建立的黨,它不折不扣地可謂“圖像黨”。下代人則是這個“圖像黨”根據自己需要生出的副產品——“衍生物”。

2025年7月12日星期六

五律-晚節之二

十載閉門辛,

三元老樹矜;

開軒驚鶩雀,

弔古起精神;

有性羞慚鈍,

成才兀傲真;

平章多日月,

縱目幾冬春。

註:

首聯:

十載閉門:吾自二〇一七年九月丟了五斗米,隨斷然閉關讀書寫作,一路登山驀嶺,未嘗喘氣、轉瞬將至十年。

三元:此句取三元多意A.天、地、人。王昌齡·夏月花萼樓酺宴應制:士德三元正,堯心萬國同。B. 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合稱為三元。C.考場順利,考無不中,“連中三元”。

老樹:取成語“老樹盤根”,喻基礎穩固。

矜:矜持,莊重自持。

頷聯:

開軒驚鶩雀:開軒,開窗;偶爾開窗、網上發推,驚動鶩雀鼓譟。

頸聯:

兀傲:孤傲不隨俗。晉·陶淵明·飲酒之一三: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潁;白居易·效陶潛體之一三:兀傲甕間臥,顦悴澤畔行。

尾聯:

平章:商議、品評、評論。北史·卷四○·李彪傳:平章古今,商略人物。宋·張元幹·賀新郎·曳杖危樓去: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

縱目:極目。杜甫·登兗州城樓: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2025.7.12

2025年7月7日星期一

五律-晚節又一首·辛棄疾賀新郎感

按:七律晚節四首,系讀杜甫詩句“晚節漸于詩律細”感發。 晚節於我雙義,晚歲及晚歲志節,是以偶得佳句“舊日沉疴猶養志,衰年勃起硬精神”,且欲罷不能乃成四首。未料四首畢,詩興餘,即成又一首“五律”。

去國幸勤耕,

浮沉早絕驚;

孤身知有道,

老眼看分明;

往復二三子,

東西縱橫情;

參文思浩蕩,

鑄字六根清。

註:

1.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2025年7月4日星期五

關於達賴喇嘛延續轉世體系聲明的科學認識論基礎

多年追隨達賴喇嘛,在他身邊工作的才嘉先生七月二號在中文界發佈說:

達賴喇嘛尊者於七月二日聲明:確定延續達賴喇嘛轉世體系。

該佈告同時發表了達賴喇嘛聲明的藏文及中文譯文。

 

1.

看了這個聲明及譯文,基於半個世紀來,我對於古希臘以來的哲學及科學的追尋及研究,對於現代學術研究及啟蒙主義哲學及科學思想的理解及認識,對科學所基於的認識論與方法論的把握,我認為:達賴喇嘛做出的這個基於藏人文化及思想傳統,藏人社會獨有的佛教的生活方式所做出的決定,符合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曾經展開過的對於不同思想系統、不同文化領域的科學研究的認識。套句現代人喜愛用的通俗說法——“是個符合科學性的選擇”。由於就我所了解的藏人知識人,還不知道誰是研究科學思想史及科學哲學的,所以我立即為才嘉的佈告加了一個中文注釋。如下:

 

人類沿襲、傳播,維持自己的存在及發展的形式及內容是多元的。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一種能夠認為自己代表了絕對真理,能夠排斥乃至完全否定其它的存在形式。即便是科學認識的內容及形式,也不具備這種要求。

所以佛教的傳承制,藏人社會的精神及文化維繫傳統,和西方社會來自古希臘的民主選擇制、議會制,更不要說來自基督教宗教社會的等級制,西方獨有的封建制——君主制,中國文化傳統曾存在過的基於家族倫理的朝代制,是平權的。

這樣的選擇方法有著它極為深切的人文關懷及歷史性的考慮。

人類追求美好的代代努力,不僅有嘗試及糾錯,也有傳承及延續,更有世世代代曾經打下的基礎。

作為思想研究者,我會繼續思索這些問題。

 

狗尾續貂,在此加個註腳。——2025.7.2

 

2.

關於達賴喇嘛這個延續轉世系統的聲明的意義,以及我為什麼會加這個注釋,還因為五四後百年來中文世界存在著嚴重的思想霧霾,因此對於這個注釋,我有必要作進一步的解釋。

 

七絕-漫興

 按:二〇二〇年前,有意無心,有心無力,有力無書,放棄了很多中文企圖,只求行文能準確與乾淨。未料網絡開闢了新的可能。如我京劇造詣,幼年根基竟能晚年開悟,天生詩韻而能老境發花,是我大幸,亦是我學思俱進,充分利用了時代賜予網絡學習之可能,而未得其之負面放浪生命,爛污文化之運氣。故此,也陸續把當年的打油詩整理乾淨。這首七絕漫興即是一例。原載“在思想追求的路上”。 :“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朝聞道,夕死可矣”……在能下苦工的地方,我做了努力,吾命之大幸矣。

 浮槎西去到桑榆,

我求知兩域殊;

解析得來真寓意,

酬勤天道再新途。

註:

當時那首漫興打油曾經引來一首比我寫得好的贈詩引來一段追隨我多年的師生故事有願意追索這一故事者可見我二〇一七年十一月的文章“在思想追求的路上”:

https://zhongweiguang.blogspot.com/2017/11/blog-post_17.html

其贈詩:

一身反骨孰鑄就,

兩袖書香泛孤舟。

三省吾心向天問,

四海茫茫逍遙游。

我希望和下代人能夠繼續書寫、講述這類人生故事。

2025.7.4

2025年7月3日星期四

偶讀趙蘭健“美國之音:爲中共站台的假新聞機器”感

孤陋寡聞,因為偶然看“今月事件”,才看到趙蘭健先生三個多月前發表的臉書文“美國之音:爲中共站台的假新聞機器”。

該文認為,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電台早已經成了中共特務的避風港,美國納稅人的錢養中共特務的基地,乃至這類特務的養老基地終於被端了,斷了中共特務老巢。西方荒唐鬧劇也終於落幕。

在我看,文章評述得十分中肯!

因為我由於為生需要,曾給自由亞洲電台做過二十年的駐德國特約記者,所以對電台中特務滲透,以及手法有著直接的體會,對趙先生文中所述現象有幾乎是親眼、親身經歷。我一直驚訝,他們的低劣手段竟然能夠在一個所謂民主國家的電台中如此公開地存在,可知這類單位已經有多麼糟糕腐爛!

當然我也深知,涉及到特務問題,對抗他們——不是我們搞研究的人的事情,而是美國情報機關的事。我們的精力應該放在讀書、思索,文字及寫作,所以,我只是在二〇一七年十月至十二月,兩個月中寫過八篇揭露性文字,做了一個大致的備忘錄。也正因此,現在看到趙先生的文章,感觸良深。

 

2025年7月1日星期二

烏泊塔恩格斯故居的塑像

按:

七一是中共生日。

我拒絕共產黨,不只是政治。因為政治上的“中共”從一九六九年就與我無關了。

我拒絕中共的是價值、語言,生活及思維與研究問題的方式。所以我在大陸時,雖然工作在人大會堂西側三百米處八十六中,後在南側三百米處二十九中,但一九七六年四五、其後民主墻及八十年代各類所謂新潮,我從不參與,甚至連看都不看。

出了國開始談政治,亦是因為希望能明確地表明導致文化及生活方式的禍原及其思想根源,希望自己的文化思想,學術追求能夠更直接清楚。

共產黨問題涉及到東西文化價值及方法區別;西方文化內部的兩個傾向問題;人類及這個星球未來所面臨的災難問題。

這篇文字一如我的所有文字,涉及依然是這些基本的初等問題。

為此,這篇文字中所涉及的問題——你深陷此中生活里的一切,已經使得你的藝術及學術就是個自欺欺人的笑話。如果你仍然沒有感覺及認識,不能急流勇退,那麼你就是再努力致力名利雙修,也依然不過是“行尸走肉”(雅斯貝爾斯語)一生。——2025.7.1


閉關八年,昨日開門迎客,老友天邊而至,深感人生如寄……。

散論極權主義研究的認識論方法論問題(下)——最近四十年極權主義研究的新問題新領域

按: 筆者一九八八年第一次走出國門,四十歲時被稱為德國波普學派的代表人物,哲學家漢斯 • 阿爾伯特( Hans Albert , 1921-2023 )點撥引導到 ideology ,觀念學說即意識形態問題,極權主義問題研究,一九八九年受到他的直接的申請資助研究的學術性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