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埃爾加的這個大提琴曲太特殊了!對人的感知,感情及生命,對社會的沉浮,災難及艱險,豐富而深邃,不同於傳統那些帶有宗教氣的平面性,或所謂高貴與低俗,救世與俯首,英雄與凡人性的感受。
因為它是一首轉折時代的充滿酸甜苦辣,困難挫折、失意如意、實在與虛無的糾結的作品!它和馬勒及其音樂一樣,西方到了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初期,近代化、世俗化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到宗教以外去尋求,作為人只有一次的生命的逸韻!
所以我努力希望聽出埃爾加這個曲子最深處的含蘊;所以我聽了前人,已經舉世公認的、成熟的演繹,繼續聽了男人的、女人的訴說,進而聽了西人的——英國、法國、美國、德國,也聽了日本乃至中國的演奏家。如今我在聽取年輕一代,三十歲的一代的特點。
我聽的是樂曲的傾吐、尋問,聽的是演奏家的感知、表達能力;對比的則是文化及精神,是我們自己的存在及生活……。
藝術和文字——文學及精神思想著述一樣,是人生命所獨有的感知及享受能力。賞心悅耳、遊目騁懷,激蕩生命,集大自然、父母所賜生命之感受、思維能力,叫我如何不盡情!
是以,與施瓦伯(Gabriel Schwabe)這位八八年出生於柏林的大提琴演奏家對埃爾加的理解有交集,故轉推分享相知的友人。
2025.9.1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