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詩文賀歲卡

 

談李世濟的“程門私淑”——【程門私淑】李世濟《文姬歸漢》1983

談李世濟的“程門私淑”

1.

“程門私淑”,這是認真對待藝術及歷史,對李世濟的準確稱謂!

李世濟這個人有能力,但是不老實,而且對於京劇的理解及認識,即,和唱做的能力有“別”的藝術感知力,審美能力,修養厚度,她不僅是匱乏,而且堪稱惡俗。對此,程硯秋大師一定會有察覺及認識。因為大師不是那麼容易,那麼沒敏感力就可以成為的。

但是這點很少有人談及,反而是李世濟經常利用程先生的誇獎,那是因為最早的接觸,程大師無論是從友人們的面子,還是對於年輕人的寬厚,以及那個時代的為人教養,都使他只會鼓勵,絕對不會有負面評價。

其次就是程大師不收女徒弟,這個原則,使他不必更多的說什麼。然而李世濟不僅當初就試圖充分運用了第一點,而且四九年後更試圖利用政治,利用黨及周恩來等領導的壓力製造一種要拜師的氣氛。但她孰料不及的是,為她人做了嫁衣裳,黨利用了這一點,卻選用了更自己人的江新蓉,她沒有江新蓉的紅小鬼政治資本。

江新蓉是共產黨出身,是黨的忠實工具。而這就使得江新蓉自然而然成功地利用了李世濟們的努力,成為打破程先生做人底線,在生命的最後期間不得不接受的女徒弟,更使得她成為走進程先生家裡——私人領地的臥底女徒弟。這種發展帶來的名利是李世濟夢寐以求的,卻絕不會想到最後會以羊易牛,對李世濟來說,甚至更意味著本來就要成功的事情,一下子被至於陰影之中,更嚴重的是從此還多了一個直接的競爭對手。以李世濟一生所顯示的對於人事關係的恩恩怨怨反應,說江新蓉和李世濟後來顯示到檯面的芥蒂,其根源應該是在五十年代,不會是空穴來風。

就功底及唱做能力,尤其是李世濟有一位對京劇有深刻理解的先生唐再炘的指點、啟發、輔助,在表達上江新蓉遜於李世濟,但是這位出身於革命事業的江新蓉為人上卻是樸實的,她對京劇的理解及對於程硯秋大師的認識也是樸實的,毫無李世濟的惡俗,所以江新蓉的藝術,雖然算不上得程神韻,但也離程不遠,而對於她和程先生的關係的敘述,也是樸實的,基本上不過分的。而李世濟卻恰好都是反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李世濟這樣的人當然不會罷休。對於虛浮的名利,八十年代後,李世濟不但充分地運用的時代及社會空氣,利用自己在北京的政治及藝術與權力關係的近水樓台,利用各類的勢力及影響,甚至利用先入為主及中國人處事婉轉,在她和程先生的師徒關係上,在爭奪程派繼承人的所謂旗幟上,肆無忌憚得誇大杜撰。恨不得直接把自己說成是嫡傳弟子,才為世出的乾女兒。但這貨真價實地是欺世盜名!更何況,而且人的惡俗及奸毒是不可能永遠能掩飾及偽裝的,李世濟惡俗的藝術口味及心智,她對於男旦,即乾旦的攻擊,以及詆毀,箭箭射向的,最終一定都是程硯秋大師!

2021年12月27日星期一

歲末聽劉世勤《癡夢》——劉世勤痴夢20211226——台北國軍文藝中心拆遷終場演出

歲末聽劉世勤《癡夢》

我是劉世勤粉絲,是她的鎖麟囊、六月雪、荒山淚(片段)、武家坡……使我迷上了她的京劇,成為她的忠實戲迷。

你可以說我還不懂京劇,但是不能說我沒聽過京劇。我從五十年代中期跟父親聽京劇,由於父親不迷梅蘭芳,故我雖然沒有現場聽過梅蘭芳的戲,但是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馬富祿、張君秋、李世濟——北京京劇團的戲我幾乎都聽過。那些幾乎是傾團出動的大戲《群英會借東風》、《官渡之戰》、《趙氏孤兒》……那年月雖然五元、十元一張票,但我都到劇場聽過,且是好座位,更不要說趙榮琛、王吟秋的戲。

文化大革命的那十幾年,教育及社會氣氛嚴重地敗壞了我的審美口味。但是七十年代末期重新能夠接觸到傳統京劇後,我真正喜歡上京劇,而那時是從聽李維康、張學津們開始,但很快我就對他們產生了疲勞,甚至厭倦,而開始徹頭徹尾地迷戀於傳統京劇,上一代的藝術。一經聽到周正榮、胡少安,更不能自拔。在偶然間聽到劉世勤的錄音,立即讓我稱奇,且很快被她勾走心魄。

2021年12月23日星期四

迎新-2022


寒冬一曲迎新歲,

物事茫茫送舊寰;

自負人生存宿志,

何言末路有時艱;

鑄鋒此地千秋業,

開刃他鄉頃刻間;

虎走牛移星斗煥,

老夫嘯傲踞東山。


注:

1.宿志:一向的志願,也作「夙志」。

《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王霸妻傳》:君少修清節,不顧榮祿。今子伯之貴孰與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慚兒女子乎。

2.星斗:

語出文章星斗,形容文章華美燦爛或滿腹經綸。

元·魏初〈滿江紅·借問中朝〉詞:元自有,談天口,初不負,經綸手。更詩書萬卷,文章星斗。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一折》:萬里雷霆驅號令,一天星斗煥文章。

2021年12月21日星期二

冬至日晨月

按:今天冬至,晨八點,竟是入冬最冷一日,零下四度,夜長未去,推開北窗,圓月當空,不覺有感,留影記言述懷-2021.12.21

芸窗天北月,

冬至陸歐晨;

日短嗟長夜,

天遙念故親;

新思頹俗鶩,

老眼貴清真;

翰墨身前事,

清輝掃客塵。

 注:

1.芸窗:書齋的別稱。金·馮延登〈洮石硯〉詩:芸窗盡日無人到,坐看玄雲吐翠微。明·朱權《卓文君·第一折》:靜守芸窗,僻居顏巷。

2.客塵:在旅途中沾染上的塵土,喻在外奔波的辛勞。宋·范成大〈題如夢堂壁〉詩:片雲不載歸夢,兩鬢全供客塵。

2021年12月18日星期六

乒乓“相”思

按:疫情一年又半,老之已知,深知體魄之要,隨重作馮婦,迫使自己運動,不顧疫情參加聯賽。歲末偶見五年前留照,感慨叢生。余幼年風生水起,不知努力亦不知報考志願第二為何物,一路走來,心高氣傲。脫略時輩,追慕前賢,所得全靠窮且益堅,老當益壯,故以此五言謝方圓(鄭天賜)兄留言。-2021.12.18

追思年少日,

出沒四城中;

體魄多姿采,

才華獨穎聰;

豪情殊世好,

逸興渺儕同;

放蕩青雲志,

身輕拔俗翁。


附:方圓兄臉書留言:

七絕詩配畫: 題維光兄“老夫聊發少年狂”照

拋球七寸搶一分,旋轉弧圈長短爭;年過古稀雄風在,童心未泯狂書生。


2021年12月14日星期二

仲冬述懷

自按:不覺又是仲冬,一年即逝,夜來讀史,學到暮年,想到深處,倍感陳寅恪之深刻,之獨立於世,之過人出世之處。“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殘餘歲月送淒涼;竹門松菊何年夢,且認他鄉作故鄉。”之切!

亦倍感此生生在一個無法選擇的時代,後知後學之艱難!猶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顧炎武之“道遠不須愁日暮”!誠如是也!因賦五言八句述懷。

2021.12.14

早春多夢夏,

歲暮覺冬長;

冷凈孤身客,

冰清異域腸;

雪瑩天壤迥,

夜染地時滄;

弘毅寒通日,

方知任重狂。

注:

1.陳寅恪,《憶故居》

序:寒家有先人之敝廬二:一曰崝廬,在南昌之西山,門懸先祖所撰聯,曰“天恩與松菊,人境讬蓬瀛。”一曰松門別墅,在廬山之牯嶺,前有巨石,先君題“虎守松門”四大字。今臥病成都,慨然東望,暮境蒼茫,因憶平生故居,賦此一詩,庶親朋覽之者,得知予此時之情緒也。

渺渺鐘聲出遠方,依依林影萬鴉藏。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破碎山河迎勝利,殘餘歲月送淒涼。竹門松菊何年夢,且認他鄉作故鄉。

2.《論語•泰伯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作為士人,君子,必須要有弘大的志向、堅毅的品質。

3. 顧炎武,《五十初度時在昌平》

居然濩落念無成,隙駟流萍度此生。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

常隨黃鵠翔山影,慣聽青驄別塞聲。舉目陵京猶舊國,可能鐘鼎一揚名。


2021年12月6日星期一

關於愛因斯坦對西方宗教及文化問題看法的討論

1】華川粉以及大陸所謂自由派知識人對於西方的認識,港臺獨派意識形態分子對於西方文化思想的認識是極為片面的畸變視角產物,而這個文化精神視角的畸變始於五四,百年前對於西方的理解及不著調地進口。其最核心的問題是對於基督教文化的理解,以及嚴重地受到了西方社會的某種基督教文化傾向的影響并被其左右。為此宗教問題,對基督教的看法,成了非常敏感的問題。

週末,還學文女士在推上發了一個關於愛因斯坦對宗教問題看法的手跡信件介紹,附了一段譯文:

 “上帝这个词对我来说不过是人类软弱的表达和产物,而圣经则是那些古老又十分原始的传说的一个集结。”——引自愛因斯坦給古特金德的信

附原文片段:Albert Einstein to Eric Gutkind

Das Wort Gott ist für mich nichts als Ausdruck und Produkt menschlicher Schwächen, die Bibel eine Sammlung ehrwürdiger aber doch reichlich primitiver Legenden. Keine noch so feinsinnige Auslegung kann (für mich) etwas daran ändern. Diese verfeinerten Auslegungen sind naturgemäss höchst mannigfaltig und haben so gut wie nichts mit dem Urtext zu schaffen. Für mich ist die unverfälschte jüdische Religion wie alle anderen Religionen eine Incarnation des primitiven Aberglaubens. Und das jüdische Volk, zu dem ich gerne gehöre und mit dessen Mentalität ich tief verwachsen bin, hat für mich doch keine andersartige Dignität als alle anderen Völker. Soweit meine Erfahrung reicht ist es auch um nichts besser als andere menschliche Gruppen wenn es auch durch Mangel an Macht gegen die schlimmsten Auswüchse gesichert ist. Sonst kann ich nichts „Auserwähltes“ an ihm wahrnehmen.“

它引起了激烈的質疑及討論。關於愛因斯坦的宗教看法,我發了多個推,作答如下:

2】愛因斯坦多次表述過:他不相信有肉體人身的上帝。但是在自然和人之外是怎麼回事,他同時認為人是不可能知道的,因為他相信,自然之如此,人卻能描述理解它,一定有原因,因此隨之而來的就是愛因斯坦強調的另外一點:人對人的認識能力之外的事情必須有敬畏心、神秘感、神聖感。

這兩點決定了中國的唯物主義者們根本不可能理解愛因斯坦思想,同時也決定了愛因斯坦的康德傾向及與馬赫等經驗主義者的不同。

3】其實,不僅愛因斯坦,絕大多數有獨立思索能力的西人,尤其是承繼古希臘思想的科學家對於宗教的認識都是如此。而即便最保守的宗教社會學家弗格林,由於強調宗教的超越性而明確地認為三千年來的西方宗教、基督教,都是“人說神話”,還不是真正超越性的基督教;而為此歐洲的問題都是因為政治化了基督教、替代宗教!

4】至於有網友認為,愛因斯坦的思想及超越性的宗教思想有些類似于孔子,對此我強調說,西方思想及二元論的知識框架和東方人的精神思想,完全是兩個形而上學前提,兩種認識論基礎——兩種文化,不可同日而語。

對這個問題,陳寅恪早在百年前明確地談到,所以這也是研究西學的我,對陳寅恪,還有齊如山五體投地之因。當代華人認識不到他們不僅全因大洋國的人的“故”步自封!也因五四所謂新文化運動引入的不過是對抗現代開放傾向,啟蒙傾向的romantic反向而動的“故基督教文化”而已!

 


5】有網友在我的推後為說明愛因斯坦思想,跟推了一段愛因斯坦語錄的中文譯本:

“人是是那个被称为‘宇宙’的整体在有限时空中存在的很小一部分。人体验到自己和自己的感受与其他部分是分开的,是他的意识的一个光学幻觉。追求从这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是真正宗教的唯一目标。不培养这种幻觉,而只是克服它,给我们提供了可实现的内心平静的途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對此,我因為不知原文出處,心有疑惑卻無法確定,雖然如此,卻感到茲事體大,故在未找到原文前還是跟推說:

 

這段話的氣味兒讓我懷疑

我曾經對一位網友說,看一個人的水平及思想只要看他的行文及使用的語言,常常是幾行字就可以見真章。我看李澤厚和高爾泰都是如此。有了基本的判斷,我是絕對不會再去閱讀那些浪費時間在得不償失的文字,只有必須要把他們作為辨析對象,要寫作的時候才會去閱讀。

好的文字則不僅需要讀,且反復讀。我購置王國維的書,十幾本裝陳寅恪文集,齊如山文集即是為此,雖然不是我的專業。而這個判斷能力反映一個人的感知能力。

 

2021年12月4日星期六

週末寓思於樂九推 ——蓬矢桑弧射四方(20211204)

1】無意中在臉書上看到這兩個帖子。很有感!一路走來,由於拒絕極權主義的黨文化,不接受那個社會的1949年後的知識界,竟然如同“挖了很多人的祖墳”!1999年,我寫《當代中國無大師》,一位因為八九年坐過監獄的異議人士氣勢洶洶地對我說:我是受北島影響的,你這樣說,我怎麼辦?這讓我瞠目結舌!

2】無獨有偶,95年的研討會中,一位89年由使館叛逃的所謂知識人拍案而起:說我是對中國知識界的污衊,侮辱十億中國人民。故我深知,思想的每個推進,如我對romantic的辨析,對於五四及余英時的討論……,不是開拓了討論空間,而竟然是讓一些人如喪考妣!

文學、思想、生活的探究,竟然是這種邏輯

 

3】有能力的人,關注的是問題及方法——基本訓練,他知道自己有能力談什麼及能談到何程度。

80年代末期我敢明確地對抗大陸學界,但看到林毓生余英時的文字,覺得不對勁兒卻不敢多言,因那是另一個範疇的問題,對抗的已不完全是意識形態;在方法和知識上我還是雛鳥,需積累探究,對話在20年後,果然如此。

4】我對林毓生和余英時先生的質疑不是觀點,而是方法及概念,他們對基本的方法及概念的理解完全是有問題的,而這個問題即如余先生所言,他是繼承了胡適以來的五四的傳統。所以五四傳統在根本的問題及方法上,在人的學術及思想的基本訓練問題上出了偏差。

我這一生,反叛走了二十年,走出反叛,基本知識及方法的訓練及積累又走了二十年。千真萬確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就是老雷這幾個最平常的字——求內心的平靜,對一個忠實於自己內心及自己智力的人來說是生命及生活的意義的真諦!他們無法欺騙自己!也正是在此意義上哈威爾說:如果為真實而生活,極權主義一天也存在不下去。

阿隆說:一個人可能成為馬列分子且有才智,但他不會是正直的;也有真誠正直的馬列分子,但他們卻都缺乏才智。

2021年11月30日星期二

寫在茨威格一百四十週年誕生日

我竟然在中文輸入法中,打Zweig調出來的是仲維光(Zhong Wei-Guang),這讓我在紀念他一百四十週年誕生日時,感慨萬千!

1.
茨威格說:在五十八歲、失去護照的那一天,我發現,人所失去的是,遠比一塊作為故鄉的地理上的具體地方更多的東西。

在此之前的一年,他的作品已經在奧地利被納粹禁止出版流傳。

看到這段話,我才想到:我是“四十八歲”失去護照的,這對我的意義同樣是不僅有生活形態上的影響,而且更多的是對於曾經作為一個人生活過一次的我,對於整個生命在文化乃至倫理上的深刻影響。

19972月下旬,我被中共政府吊銷了護照,那是鄧小平去世後。此後儘管網絡世界日益發達,但是我寫作的數百萬字、對於根本的思想問題的質疑、探究,二十年來,如茨威格的文字一樣,被大陸網站牢牢地封鎖。

而這一切,讓我引以為慰:我一介書生,不曾也不會參加任何政治組織,只憑文字能夠讓一個政府懼怕,也算沒有白白努力。

我一生心痛的是,這個努力,卻導致了我未能在母親前盡孝。

2021年11月22日星期一

我這一代——“紅衛兵一代”經歷了什麼——關於王康問題的十個推(2021.09.25)

王康問題涉及的是基本的語言方式→思維方式→治學方式→對於知識和人生的理解。而這涉及的就是根本的文化問題——真理部文化問題。

學者和記者是社會生活中兩種性質的職業,有不同的語言規範,職業精神要求。只有政治優先的大洋國後代才以為有了論就可無所不治,談史、學、詩、政。此即我說的紅衛兵文化

【1】我曾給自由亞洲電台做過20年特約記者。這讓我在專業的周主任的呵護下,學會如何做記者,且保證了生活及進取。在周主任手下,我做報道只有一個未被採用——德國臺灣僑團送別金樹基代表。我因和金樹基及僑團的人都熟識,故做得較為感性。周主任告之我,記者不能有個人色彩。這讓我臉紅,我永遠記住!

【2】早期一位台里人向我道歉時說,周主任對你的語言及思想評價極高,認為台里請到你這樣的人是運氣。可我知我吃了幾碗乾飯。當然也為此,我一直遭受明裡暗裡的刁難,在周主任退休次年我被中斷合同。這成全了我近年的學術生活。但對周主任的感謝卻是永遠的;對中文電台的烏煙瘴氣,我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3】再談紅衛兵文化。有人看不到王康是極為典型且原始型、最粗疏的紅衛兵文化是不奇怪的——只緣身在此山中,難道川粉們,中國的自由派知識分子們的語言及思維方式不都是文化革命的繼續?

我沒料到的是:我幼時偷聽感到清新的、另外一種文化風的海外電台,如今竟被紅衛兵小報化(!),并且是如此徹底!

【4】我是從這個語境中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走的過程之緩慢,艱辛,搖擺,讓我臉紅,也常有盲人騎瞎馬的感覺。我能走到今天,且能摸索到很多ABC內容,感到欣慰也感謝命運!

所以對那些陷在其中沾沾自喜,有人提醒卻拒絕討論者,感到痛心;而那些狂熱地陷在其中且自豪地到處攻擊者,則覺得遺憾——害得是自己啊!

【5】這包括三大中文媒體——簡直堪稱粗鄙污爛!這類媒體在面對最惡勢的集團,共產黨時,竟已徹底地失去了殺傷力!自宮、自辱,也堪稱當代一絕!

故我反復強調文化思想、知識及精神結構問題!強調回到基本訓練,基本問題!

基本訓練及積累,非一日之寒,你面對的是極權主義大廈!強勢西方的負面,弱就會被它踐踏、淹沒!

2021年11月16日星期二

歐 陸 初 冬

秋聲隨雨遠,

季末厲風頻;

落日他洲早,

功書此世辛;

傷時嗟任重,

嘆命泣情純;

歲暮知音少,

詩文更覺親。

 

2021.11.12

2021年10月31日星期日

蟹爪蘭

按:大約十年前兩個歐元買了紅白兩盆蟹爪蘭。不想這兩盆蟹爪蘭年年十一月初怒放,近五年甚至每次都名副其實地百花齊放。小小草花,深秋初冬,窗裡窗外,鬧得書房氣氛斐然,看書寫作之餘,因以成句。

雙株蘭蟹爪,

歲歲客書房;

落葉閑花茂,

開篇夙構長;

孤芳非獨賞,

殊韻自別章;

注色心甘遠,

才增感興狂。

注:

夙構:計劃中的研究寫作。

平章:《北史·卷四○·李彪傳》:平章古今,商略人物。

注色:既取今意,為室增色,又取古意,所書履歷,源遠流長。

2021.11.1 






2021年10月25日星期一

秋豪有興

按:

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學,為求明了所處之世、之時,而求道理於文史,窮思路於數理,一招一式,一步一行,記誦演練,扎實走來。所幸一生未有自欺欺人、竊取捷徑,亦無曲學阿世、侮食自矜,始有文字一二三。如今生涯入秋,竟如陶公,時日迫卻文思曠達,深感天道酬勤,更感“更上一層樓”之命。是故,晚秋鳥獸生毫,老夫升豪,隨發八句。

五十年來身獨健,

力衡四代教條風;

眸中散帙盈新韻,

腹裡回腸別俗翁;

潤筆多思文史盡,

揮毫偏欲理科窮;

酬勤天道秋豪厚,

逸興翻須再用功。

 

注:

1.秋毫:鳥獸在秋天所生的細毛。借秋毫生而秋豪厚寓秋華,亦寓新羽備新途而生秋日之豪氣。

2.身獨健:語借《易經·乾卦·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3.四代教條風:指一九四九年前兩代,一九四九年後兩代的意識形態化分子、學客,即政黨化的文化和文風,及其附庸孳生子弟。

4.散帙:打開書帙。杜甫〈歸來〉詩:開門野鼠走,散帙壁魚乾。

5.文史盡,理科窮:余生明志,不求顯達,唯求志業及智業,十年苦讀,修完數學物理,以及所需外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始有基本的閱讀及理解能力——文史之胸懷情操,數理之眼界能力,而能步步登山,細細辨析。

6.翻須:反而須要。——翻,反而。唐·司空曙〈雲陽館與韓紳宿別〉詩: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2021.10.25

2021年10月23日星期六

喵喵手抄《毛詩·國風》有感

按:這字耐得細看,禁得琢磨,漫成八句,週末湊趣。

清新陳腐卻,

樸拙障佻輕;

幼艾林風達,

天真古意生;

心胸真磊落,

紙筆自豐情;

三晉山川厚,

滄桑代代萌。 

注:

1. 樸拙:樸實坦率,不曲意奉迎別人。《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傳》:「近歲樸拙之人愈少,巧進之士益多。」

2.幼艾:容貌姣好的少年或少女。《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竦長劍兮擁幼艾;幼者與長者。唐.白居易〈畫西方幀記〉:無賢愚,無貴賤,無幼艾。

3.林風:林下風氣,人處清幽山林之下,舉手投足自然嫻雅脫俗。形容女子舉止嫻雅,風韻脫俗。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2021.10.23


2021年10月10日星期日

晚秋

秋来塞外多長雨,

疲日欧州忆邑京,

冷夜湿津三更梦,

寒天丝藏四方情,

百年社会山河异,

万世云烟智調衡;

天性在天人在己,

羈棲俛仰又一庚。

 

注:

1.濕津:雨天濕潤,亦借音意“詩潤”。

2.絲:雨絲,絲、四,同借音意謂“思”及“私”。

3.智調:才氣,《三國志·卷四二·蜀書·孟光傳》:且智調藏於胸懷,權略應時而發。

4.衡:斟酌、考量,如:衡情度理、權衡得失;違抗、拂逆,《史記·卷六二·管晏傳》: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

5.羈棲:留居異鄉。納蘭性德·臺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畢竟隨風何處?羈棲良苦!

6.俛仰:低頭和仰頭,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二:俛仰內傷心,淚下不可揮;表示時間短促;曹植·雜詩六首之四:俛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此處借《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一二》:羈旅無疇匹,俛仰懷哀傷。

7.庚:年齡、年歲;償付。

2021.10.11

2021年10月4日星期一

仿杜甫戲為三絕句及後記

之一

洗盡風塵西化氣,

重開八代筆魂微;

拈來感慨刪慷慨,

恰是人生到古稀。

之二

思來極致知音少,

想到深層道有孤;

若是風流名士偌,

真為俗物亦真猢。

之三

人生最難知羞恥,

無術裝腔是必然;

自從學西年有百,

摩挲雞尾假令傳。


後記:

2021年10月3日星期日

觀錄像感——2021年10月2號俱樂部聯賽對Kettwig


觀錄像感
眼豎人非疇昔影,
身悲減約當時行,
風情漸老羞春見,
萬幸從前夢筆誠。

注:

1.眼豎,取橫眉豎眼。

2.風情漸老羞春見,取唐·李煜“賜宮人慶奴”詩: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消魂感舊遊。

3.夢筆,唐·李商隱“江上憶嚴五廣休”詩:征南幕下帶長刀,夢筆深藏五色毫。

2021.10.3



2021年9月28日星期二

四九七十二年記

四九煙塵來七二,

百年庶子至圖窮;

山河更浸耶團色,

老少多為變體蟲;

智短怡然諛媚骨,

行殘自帶溷軒風;

可憐此地多蟲草,

跳躑云高濘淖中。


注:

1.百年庶子,中共於1921年由西方借精引入且資助,庶出於東洲中國。百年後的西方相貌思想特征,以及與西方千絲萬縷,直接間接,相反相成及相輔相成特點盡出,難以掩飾。

2.耶團色,此指,極權主義問題專家弗里德里希認為,一個社會的基督教化是實行極權主義的必要條件。五四後,中國的精英逐漸為實行極權主義徹底地把中國社會基督教化。筆者認為八十年代的改革能夠對於穩定共產黨統治有成效,即是因為它依然屬於起自百年前的把中國徹底基督教化過程的一部分,符合了西方部分商人政客地緣政治經濟的利益。

耶團之深意則取陳寅恪思想:“今夫耶教不祀祖,又諸多行事,均與中國之禮俗文化相悖。耶教若專行於中國,則中國之精神亡。且他教盡可容耶教,而耶教尤以基督新教為甚。決不能容他教。謂佛、回、道及儒(儒雖非教,然此處之意,謂凡不入耶教之人,耶教皆不容之,不問其信教與否耳)。必至牽入政治,則中國之統一愈難,而召亡益速。此至可慮之事。今之留學生,動以‘耶教救國’為言,實屬謬誤。”

五四後以反傳統、文化革命起勢的中共,百年及72年的一切都應驗了陳寅恪先生的預言。

3.溷軒,廁所。

4.跳躑云高濘淖中,取唐·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跳躑雖云高,意不離濘淖。”

 

2021.9.30

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

中秋遣懷之三——月下

 按:八月中秋,異國他鄉,胡天北土,對月有感。此生此世,讀書做人,氣之所至,人來人往唯賢士,相識相知盡忠良,因成四韻。

中庭夜魄孤松影,

貫覧星河物華平;

壯步一生多慷慨,

老行八月漸傷情;

心思德國流光厚,

命感埃森耿木貞;

厭看身前虛望譽,

標新領異自清名。

注:

1. 夜魄,月亮。

2.借德國譯音“德”字之意——德澤廣厚,光耀後世。《穀梁傳•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3.借埃森譯名之木意——貞木,松樹別名,亦指堅強耐寒,經霜雪而不凋的樹木。《宋書•卷八一•顧覬之傳》:“故疾風知勁草,嚴霜識貞木。”

4.清名,宋·蘇軾《次韻王滁州見寄》詩:“笑捐浮利一雞肋,多取清名幾熊掌”。 《南史·卷三十·何尚之傳》:“獨立不群,所交者必當世清名。”

 

2021.9.21 德國·埃森

2021年9月18日星期六

中秋遣懷之二——望月

知君何事來歐陸,

月過埃森別樣明;

夜夜投窗星漢韻,

辰辰潤戶壑霄聲;

蒙求宇內鳴書契,

道問天涯考跡名;

大塊茫茫秋士強,

斗山爽顧事時氓。 

注:

1.星漢:取曹操《步出夏門行》:“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2.壑霄:聳壑昂霄,矗立群山,昂首雲霄。《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傳》:“僕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為國器,但恨不見其聳壑昂霄云。”

3.蒙求:取唐李瀚訓蒙之書名,泛為文字之蒙求,啟蒙之求取。

4.《莊子·天地》:夫子曰:“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無以鳴。故金石有聲,不考不鳴。萬物孰能定之!

4.大塊:指大地。《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扶我以老,息我以死。”

5.秋士:年老的文人。《淮南子·繆稱》:“春女思,秋士悲。”,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6.斗山:《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贊曰》:“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也作“斗山”、“泰斗”、“山斗”。 泰山為五嶽之首,北斗星為眾星中最明亮之星。

 

2021.9.21,德國·埃森

2021年9月17日星期五

中秋遣懷之一——憶故友-都不料


按:

月行中天漸圓,三秋不覺近半,但想老友凋落,深感人間孤獨。……惆悵、悲涼,唯有冷月蕭風。——感今懷昔、因湊四韻,以念一路走來已駕鶴西去的故交老友趙葆禹、馬元德、高王凌……。

 

2021.09 德國·埃森

 

飄蓬斷梗消塵緣,

世事相隨近百年;

歲往中秋常話聚,

年來衰老始言煎;

長空廣祐親朋誼,

明月多傾故友憐;

孰道星繁都不料,

浮雲撒痛淚秋篇。

注:

趙葆禹,我1974年到北京西城86中教物理,78年併入29中的同事,至交契友。他1960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80年代中期轉到北京師範學院學報,90年代初期英年早逝,每每憶及,心痛不已。

馬元德,著名翻譯家,2014年辭世,我以前有文字悼念。

高王凌,人民大學清史教授,幼時清華附中學友,1963年相識,相交、相知五十五年後,2018年辭世。 

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

我為什麼說余英時先生有學識沒有學術(下)——從現代學術研究的特點究竟是什麼談起

余英時先生自承繼承了五四及胡適,為此也可以說他順時贏得了生前名,但是正因此,卻也承繼了所有胡適最弊病的地方:在思想上引入的是西方舊文化——羅馬化的世俗宗教化學術;在方法上則是最要不得的“格義”。這兩點都是陳寅恪先生一生對抗、摒棄的治學態度及治學方法。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極大的遺憾!

細究余先生的學術,身後留下的竟然是債!債留子孫——這更是帶有苦澀的遺憾!

——引自筆者答友人

 

下部:


觀察滲透著理論,描述分析余英時先生學術工作特點的時候可以有不同的視角——可以從西學的角度,也可以從中學的角度;西學又有兩種傾向。

中學非我的專業,我關注的方向始終是文藝復興以來的啟蒙思想,經驗主義哲學,可以說是庫恩理論的思想源泉。為此,下部我將繼續從我所理解的現代西方學術,從庫恩理論出發來描述我對余英時先生的學術思想及治學的認識。

 

6.庫恩理論與對學術研究的不同規範的認識

 

七十年代中期後,余英時先生經常談論托馬斯•庫恩和韋伯。這兩個人代表性的思想,尤其是庫恩,都是對於如何看待基本的學術研究方法及態度問題的觀點及討論。

庫恩從對科學革命問題的研究辨析中,深化了、具體化了對於學術研究的認識論問題的認識。具有革命性變化的科學理論的變遷,不是發展的結果,而是形而上學前提的不同導致一系列的範疇規範的不同,從而導致新的科學理論及範式。它是人的不同精神,不同思想方式,乃至不同生活方式的結果。為此,在我對於布拉赫和孔策,與德國傳統歷史學不同的認識及辨析中,我深切地認識到,庫恩的分析模式,對於何為現代學術的認識,提供了一個最好的說明框架,而反之,布拉赫和孔策的爭論為說明庫恩的理論同樣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案例。

為此,這就讓我們看到,對於什麼是現代學術研究,如何評價余英時先生的工作,首要的是認識論基礎,方法論問題,而不是政治觀點、政治觀念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要做的是對於余英時先生學術工作的研究性質的認識,而不是政治觀點及態度問題。而這在如今的人文領域就涉及到三個方面或領域工作的辨析。

1.對於西方當代史學等學術工作的認識

2.對於中國史學的認識;

3.關於文獻學問題。

2021年9月13日星期一

現代學術研究的特點究竟是什麼?——兼談我為什麼說余英時先生有學識沒有學術(上)

攝於2021.9.14削髮後

在能夠接觸到他的學術後的三十多年來,到了自由社會,我有了很大的變化及進步,所以對他的看法也逐漸明晰,很多看法只是在近年才認識到的。

開始時,對他們這代能夠在自由社會受教育成長的人很是期待,但是走下來發現,他們——余英時和林毓生們的感知和思索,提問題、回答問題的能力,沒有衝動要脫“俗”,從而使自己失去了敏感。亦或反之,他們沒有敏感,所以只能留在那個層次。
——引自筆者答友人


概述:要想正確評價余英時先生的學術则必須回歸基本的問題:何為現代西方學術,何為中國學術?本文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從戰後德國新舊學術及精神思想的對抗及轉化,描述辨析了在西方近代及古希臘以來的思想史上的兩種不同傾向的治學特點,介紹了何為現代學術。下部概述了西方學術的二元與一元傾向,知識論與本體論、真理論、學術與學說的區別,並進而以陳寅恪為案例,以他和西方學術的兩種傾向,和中國學術的關係及態度,從而說明余英時先生的學術究竟是一種什麼性質的學術。

本文上下兩部分以庫恩思想為框架,從兩個方向論述了何為現代學術,第十小節則再次概述了全文,因此,三段寫法,都可以分别單獨成文。

目錄:

上部:

1.戰後德國新舊學術精神對抗及轉變的啟示;

2.布拉赫帶給戰後德國學界的現代歷史學;

3.德國新舊學術及精神在認識論方法論上的對抗;

4.西方思想史中的二元與一元、學術辨析與專斷學說、知識與真理的不同傾向;

5.再談現代學術的認識論、方法論及古希臘性的特點。

下部:

6.庫恩理論與對學術研究的不同規範的認識;

7.從庫恩理論看中國文化學術研究與余英時先生的工作;

8從陳寅恪先生的治學看余英時先生的學術;

9.再談余英時先生的治學問題;

10.結語。

 

上部:

 

在紀念五四百年的文章中,我第一次提到余英時先生有學識而沒有學術。現在由於余先生辭世,如何評價余英時先生的“學術”工作,使得這個問題進一步引起人們的注意。鑒於大多數人並不明白我說的究竟是什麼。為此有必要对這個問題做一個簡潔的澄清。

要理解我的這個看法究竟指的是什麼,就需要認識到三個問題:一.文獻學,二.現代學術,三.中國學術,它們的特點各是什麼。對於這三個問題,我認為核心問題是對於究竟什麼是我們所說的“現代學術”的認識。認清這個問題,何為中國學術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究竟什麼是現代學術,恰好是我的專業關心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圍繞這個問題討論。

《極權與當代精英》一書下載地址(附自序)

有網友詢問我的《極權與當代精英》一書情況。下面是2007年我在鮑樸先生的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的PDF下載地址。在此也感謝鮑樸先生! https:// de1lib.org/book/15944709/ 16c8ac?id=15944709&secret=16c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