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星期三

七律二首-亂世凶年又歲末之二

龍蛇歲月世情煎,

劣匠陳詞濫半仙;

鼓譟冠猴臨北美,

投林雀鶩過瓜田;

盈虛禍幸掃幽夢,

閉塞傷嗟悲幕煙;

寂寞天涯多逸想,

清寅海角不更弦。


2024.11.20 德國·埃森

2024年11月15日星期五

聽阿奕講介美國電影《愛是妥協》感

Youtube給我推來廣告,阿奕最新上網講介電影《愛是妥協》:

一部让人重新相信爱情的电影,爱情具有杀伤力,但同样可以让人快乐,可以创造奇迹!【阿奕】

 

由於我聽過很多阿奕講介的日本電影,都細膩而充滿人情味兒,很感人,所以看了這個題目,雖然沒寫電影名及由哪個國家拍的,讓我直覺以為是日本電影,因此才進去看了結果發現是部西方片。對此,我的第一預感就是“好不了”,一定不過是一些湊起來的噱頭,再加上浮在表面的肉體愛,以及極為膚淺,甚至帶著矯揉造作精神性“愛情”的愛情鬧劇。但是,既然阿奕的題目有正面的肯定,來都來了,莫若進來聽下去吧。

 

阿奕一如既往地條理清楚,聲音充滿厚潤的魅力及內涵。但是這部電影果然如我所料,毫無人、人之間情感、生命中互相連接的男女的內容。而這就讓我想到,這樣的電影,如今還真的是只有日本人能拍出深度、厚度,讓人看了揮之不去,勾魂攝魄……。

這樣的日本人的那種對感情的理解認識及處理,對我——一個中國文人的吸引,在於它似曾相識,卻自然而然地沁入心脾。及至回過神來,才想到我們中國人把它們都留在了過去千年,如今幾乎很難找回來了。但是無論如何,這電影對於任何一個吃慣美食,深知其中三味的東方人來說,也就是說稍微看過一些古典詩詞,經歷了一些家庭溫情的人來說——真的是粗製濫造,不禁咀嚼回味!

 

2024年11月11日星期一

聽斯維特蘭諾夫指揮馬勒引發的文化感——Mahler Symphony No 1 Evgeny Svetlanov

1.

俄國指揮家Evgeny Svetlanov,斯維特蘭諾夫,生於一九二八年,於二〇〇二年辭世,屬於上一代俄國音樂家。他指揮的作品涵蓋了幾乎所有俄國作曲家,而且非常獨到。與此同時,對於西方作曲家,他特別喜愛馬勒,據說經常在俄國演出馬勒交響樂的不同作品。孤陋寡聞的我,近日很偶然地在網上看到他錄製的馬勒全集。由於我非常喜愛移居到德國的俄國指揮楊松斯指揮的馬勒,甚至貝多芬,因此迫不及待地聆聽了他指揮的馬勒第九、第一、第五、第六和第四。我之所以一下子不停頓地聽了幾部,是因為想判斷我的感覺是否是出於偶然,而走了偏。但是看來應該是無誤——風格很一致。他指揮的風格和同樣來自俄國的,他同時代的指揮楊松斯(Jansons)不一樣,味道讓我覺得十分陌生。我仿佛一下子不認識馬勒了,感到聽到的並不是馬勒的交響樂。但是,未料到從另外一方面他激發了我更廣泛的關於音樂與文化的省思。

 

2.

斯維特蘭諾夫指揮的馬勒,雖然可以明顯地聽出不是原來的馬勒,而是帶有濃厚的俄國情調、色彩,俄國味兒的馬勒。但是很是有些別具一格、耐人尋味的特點——馬勒的旋律及配器,莫非對於人的感思來說,還會有如此天外有天的一面?

2024年11月10日星期日

談錢基博先生的教子做人箴言

1.

錢基博《諭兒鍾書札兩通》云:

“我望汝爲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爲胡適之、徐志摩!如以犀利之筆,發激宕之論,而迎合社會浮動淺薄之心理,傾動一世;今之名流碩彥,皆自此出;得名最易,造孽實大!”

 

由此我想到,錢鍾書追求而不得的趙蘿蕤,她曾因錢鍾書對她的追求而評述過錢鍾書

“近來對某某的宣傳大令人反感。我只讀了他的兩本書,我就可以下結論說,他從骨子裏滲透的都是英國十八世紀文學的冷嘲熱諷。十七世紀如莎士比亞那樣的博大精深他沒有,十九世紀,如拜倫雪萊那樣的浪漫,那樣的放浪無羈,他也沒有,他那種搞冷門也令人討厭,小家子氣……”

趙蘿蕤談的是如何看人的教養及氣質,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談的是如何看人生及做人!

都非雞湯而是醒人醒世銘言——刻骨銘心,超凡出世之言!

然而終其所評,趙蘿蕤是超凡——超越凡俗之士,鐵中錚錚,庸中佼佼;而錢翁基博卻是出世——參透學問、洞穿今古。

是以,最終為人、為學,都是才能,都是砥礪名行,趙、錢最終留下之人生軌跡,學問及歷史空間中的位置,卻不能同日而語。

 

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

倒序演奏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紀念柏林墻倒塌三十五週年(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III.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今天是柏林墻倒塌三十五週年紀念,幾乎是被人遺忘的一天!

 

想到三十五年前柏林墻倒塌後,世界各地充滿演奏貝多芬的第九——歡樂頌交響樂的情景,現在

這個氣氛,散佈在空中的韻律讓我突然感到……深深地感到——這是個倒序演奏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三十五年。

 

我現在必須承認:我從來沒有想到三十五年後竟然會是如此。在我看,歷史進一步、卻退了兩步,退回到上世紀的二十年代、三十年代。

過去我認為,柏林墻的倒塌意味著人們不要極權主義統治及其社會機制,西方社會再次向前進步。現在我感到,西方為自己,為人類帶來的一切問題都依然還在:

首先,和三十五年前不同,我認識到,極權主義不是西方社會的可以切除的癌變腫瘤,而是西方機體的一部分,機制的一部分。切除治療是不可能的——不僅會大出血,甚至會使整個西方社會統治的世界的結構及機制失調、失衡!

其次,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極權主義、各類形形色色的專制,是二元論的西方文化思想,進入宗教社會後的西方世界,所獨特具有的病變及病態現象。所以,冷戰是偶然的!熱戰才是一定的!

第三,由於技術的進步,“熱戰”也由中世紀的冷兵器的“宗教戰爭”,演變成今天的“熱武器”的權力戰爭,政治的、經濟的、各種性質的意識形態戰爭。

如今,不是保守的西方思想者說的《西方的沒落》,而是西方的強勢把人類帶到絕境——環境的、社會的、人群的、個人的……。走不出過去的宗教社會,今天的後基督教社會的西方,就一定沒有未來!

 

紀念柏林墻倒塌三十五週年,卡爾•波普、雷蒙•阿隆……啟蒙主義者們憂慮的《西方的絕境》,直接影響到我們以及我們後人的命運!

 

紀念柏林墻倒塌三十五週年,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在它倒塌後,人們興奮到陶醉,伯恩斯坦在柏林墻下指揮了貝多芬第九,其中高潮當然是“歡樂頌”,但是時過三十五年,在俄烏戰爭的戰場邊,在以色列公開大規模地以宗教和種族的名義進行征殺時,沒有人心中再有第五樂章的旋律!現在的氣氛讓我回到了第三樂章,憂傷而悵惘——是重新反省,是對過去的生活及硝煙的疑惑,是再次審視未來,是要做出重新的努力。是以,雖然旋律和氣氛變了,但是我們是人,無法忘記我們曾經走過的路,走過的那個歷史性的節點……,無法不去思索未來及努力!

 

2024.11.9

2024年11月3日星期日

七律-亂世凶年又歲末

按:龍年將去,蛇年在即;歲末日暮,感慨唏噓;乃賦七律,洗滌牢騷;陶鈞文思,澡雪精神。——2024.11.3

筆走龍蛇運轉天,

人為事在此生篇;

曲回大是無由報,

進退多因不盡然;

否德西風迷黨派,

排他教化卻良賢;

千愁忽忽廣陵客,

萬緒悠悠動暮年。

註:

1.否德:德行不良。此處也可以理解為繼承一神論文化,罔顧倫理的世俗黨派文化。

2.排他教化:宗教及意識形態化。

3.忽忽:飄忽不定、匆匆。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迷惘,宋玉·高唐賦:悠悠忽忽,怊悵自失。

4.廣陵客:善彈琴者。李頎·琴歌: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5.動暮年: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一: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2024.11.3 德國·埃森

2024年10月29日星期二

悼念陳忠和先生——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II. Allegretto (2018 Remastered Version)


1.

昨晚打球後回到家中,從網上得知——曾在國內一九九八年參與創建中國民主黨陳忠和先生,二十三號晨,在荷蘭突發腦溢血昏迷,滯留了幾天後,於二十八號清晨四點辭世,這消息讓我深受震動。

老陳是由於不認同大陸的政治制度,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時投入民主運動,其後成為異議份子而不斷受到迫害。一九九九年因九八年參與組黨被捕入獄,并被判處七年徒刑,二〇〇六年年出獄,二〇一一年因家庭團聚流亡到荷蘭。我和他相識於那年的秋天。

三楚多秀士,生長於湖北老陳是個自帶英雄氣質的人,是民運組織中少有的非雞零狗碎之人,我還能交往的友人。此後,他幾次來德國,并在我家住過。

二〇一七年前,我做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謀生,曾做過不少對他的報道及採訪,很希望能為他留下些思想及文字的人生痕跡。二〇一七年九月我被突然中斷合同,雖然由此失去了謀生手段,但是我從此放飛江湖,獲得了身心自由。但是與老陳的交往,卻因為他雖然很有寫凜然氣質,然而混跡於民運群體的所謂“政治”,遂使我們不再有共同語言,從此斷了聯繫。縱然如此,我卻始終認為,他是我心底感到的那類能夠成為朋友的人。

 

卿本豪士、奈何投錯時代、誤入社會……;就此離世,如此永訣,肝腸痛斷,不知如何面對蒼茫,告諸天地!

2.

不知如何告諸天地?……但是,我卻是實實在在地有驅之不去的感情、感思——對友人的一生的波瀾,他留下的最可貴的生命軌跡,以及對自己尚且享受的生命奇跡的糾結感受。

不知如何訴說,不知的是如何用語言、思想來訴說;而人還是有些靈動及音韻,能夠傾訴自己的感受。

不知如何訴說,不知的是如何用語言、思想來訴說;而人還是有些靈動及音韻,能夠傾訴自己的感受。

晚年我突然回到了青年時期後——曾有二十餘年不聽的貝多芬。收集了近二十個貝多芬版本。

突然回到貝多芬的原因,細想和青年時期聽貝多芬的衝動卻是一樣的——依然是對生命的感受!但晚年這個回歸,卻是因為馬勒。

2024年10月27日星期日

行異行同華川粉,何來何去方外潮 ——談西方近世動亂

1.

與四年前不一樣,今年美國的選舉,我很少在網上談論,因為幾乎可以說,經過了四年前川普攪起的混亂,水落石出,絕大多數人看清了川普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究竟代表了什麼。反對他的很多華人網友推出來的推文,質量非常高。我只需點讚、分享。

但是,上週由於一位網友的疑問涉及文化思想問題,即涉及到我這兩年來專心討論的奧威爾《評註民族主義》中討論的文化思想問題,與我正撰寫的幾篇文字有關,因此感到可以借這個時機,直接運用我的想法,把華川粉現象作為一個案例,來具體說明這個思想史上重要的問題——觀念主義(idealism)及觀念主義學說(ideology)問題。

這位網友提問說:

“爲什麽搞民運搞反共的這幫人,不論老少男女,不論人在海外還是中國,幾乎百分之百地都是傻X川粉,一個比一個蠢和賤,說他們“壞”都算是一種褒獎,因爲那是肉眼可見的愚蠢,有不少還頂著名校博士、學者、作家、公知等光環,而他們被認爲可以引領中國人走向光明未來……。”

 

2024年10月23日星期三

掃興要及早,倘許夢有補 ——聽劉世勤《陳三兩爬堂》片段感

寫下這個斷思後,又看到其它的片段,由於沒看全劇,以下評述只是因這段唱而發,也許言重了。但是,心沒過“重”,也沒偏頗,所以思忖良久,覺得還是發出來,說出來。

 

《陳三兩爬堂》這齣戲始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是“新程派”起始年代的作品。新程派是京劇在趕和新文化——大洋國文化趨奉文化革命的產物準確說已經不是“程派”而是借用了程派的一些表面特點、程式,以及所固有的某些特殊旋律,而將其轉入為政治服務,為革命宣傳的革命樣板戲軌道。它已經是帶有革命氣味兒、具有傳統戲曲性的歌劇。它的美學其實是宗的是德國的瓦格納所以這個戲,原本火爆,戾氣很重。

但是,由於這劇《陳三兩爬堂》是過渡年代的程派,不僅是上代人手筆,而且懂得及得到程派真傳的上代人還在,說它是投鼠忌器的之作,也不為過。所以我的好奇心讓我總是在想:或許早期的新程派有可能夠回到傳統程派、傳統京劇神韻,若如此改變,即基礎變化,甚至可能化短為長。但是我貧乏

2024年10月15日星期二

五律-秋日凝眸舊照有感

按:近日偶然讀到錢基博先生《諭兒鍾書札兩通》,同時偶然看到五年前,二〇一九年十月十二號曾發在臉書上的余之一九七六年舊照。細思一九六九年走上這條思想之路,五十五年歷程竟然全在先賢錢基博先生所言路上,全在當年留影眼中、顏裡,感慨萬千,留言留感秋日五律一首。

秋窗臥北眠,

冷雨夜無邊;

歲走蕭疏卷,

天行續志篇;

凝眸開大度,

徹骨至明賢;

格調高才有,

成情自傲然。

註解


1.
錢基博先生在《諭兒鍾書札兩通》說: 我望汝爲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爲胡適之、徐志摩!如以犀利之筆,發激宕之論,而迎合社會浮動淺薄之心理,傾動一世;今之名流碩彥,皆自此出;得名最易,造孽實大!

積我五十五年求學、求知,最終走出胡適之、徐志摩們所留下的泥淖的痛苦經歷,深深感到上代這類學人於文化,於思想淨勝、於學術、於為人造孽之大!深深體會到錢基博先生為人為學之重!

2.臥北窗——慕陶之感。見:

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有别、归来意。

辛弃疾·念奴嬌·賦雨岩:近來何處有吾愁,何處還知吾樂。一點凄凉千古意,獨倚西風寥郭。幷竹尋泉,和雲種樹,喚做真閑客,此心閑處,不應長藉丘壑。

休說往事皆非,而今雲是,且把清尊酌。醉裏不知誰是我,非月非雲非鶴。露冷風高,松梢桂子,醉了還醒却。北窗高臥,莫教啼鳥驚著。

3.天行續志篇: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4.大度:度量宏遠。文選·潘岳·西征賦:「觀夫漢高之興也,非徒聰明神武,豁達大度而已也。

5.格調:取秦韜玉·貧女: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6.成情自傲然:取陶淵明·感士不遇賦:靡潛躍之非分,常傲然以稱情。

 

2024.10.15 德國·埃森


2024年9月22日星期日

我看《2024理查·基尔最新电影,直到葬礼才知自己有个儿子,商业大亨为弥补遗憾举行阴婚!【光影】》


從片尾的評述看,講解人完全和這個電影揭示的深刻內容、感受、思索、迷茫、糾結絕緣。你真的不理解真正的藝術家的感知及追求!

我驚奇,究竟劇本、導演是誰,因為這是部完全帶有理查·基爾所特有的藝術氣質、人生態度——對世界及人生的看法,對東西方對於人的存在、生死看法的電影。

這個對於人生、人性的思索,處處和現今的西方的社會存在,充滿無法調節的矛盾,以及讓西方人其實是已經感到困惑的處人處事行為。

李察基爾詮釋的主人公,以西方近代復活的人性看待自己及孩子的個人及社會存在,卻在一個西式的墓地,用東方式的思索看待人的生死它的結尾、答案也是兩極的,有冥婚卻也有對於生命、人間倫理的蔑視……

到時下我們每個人被拋到的這個世界,這個存在狀態位置,西方糾結且悖謬的文化帶給人類的,物質越發達,人性、西方傳統文化帶給人的倫理及對人的看法,以及已經開了天窗的社會存在的衝突,只能說是一個深淵,一個無法自拔的泥塘……!究竟未來會如何,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李察基爾的思索與努力,包括在現實和電影中他所承受的……。

這個電影揭示的是,無可奈何的李察基爾在懇請我們思索……


2024.9.22

2024年9月15日星期日

七律-甲辰中秋

傷情最是月中秋,

斷夢多逢泛逆流;

歲歲年年團聚夜,

朝朝暮暮孤舟;

周遮素魄乾開眼,

弄盡精魂坐困愁;

玉宇悠悠塵沌沌,

如何對鏡散沉憂。

註:

1周遮:遮掩。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胡旋女:傾天側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見。

2.乾開眼:乾瞪眼,一旁著急,卻又幫不上忙。

3.弄精魂:耗費精神心思。朱熹·答呂子約:會得活潑潑地,不會得時,只是弄精魂。

4.坐困愁:坐困愁城。

5.悠悠:渺遠、憂思。詩經•鄘風•載馳:驅馬悠悠,言至于漕;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詩經·鄭風·子矜: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6.對鏡:對月。王世貞·月夜步西園積雪有述:冰壺初世外,天鏡忽林端。

7.沉憂:深憂。曹植·雜詩六首之二:去去莫復道,沉憂令人老。

(照片攝於2019年中秋德國埃森家中窗前)


2024年9月9日星期一

五律-入秋

按:閉關閉世事,難閉四季。四季繞窗,四時擾心……夏去秋來不由人,秋來夏去有情思,漫興八句,錄以詠志。——2024.9.9

秋初夏意長,

萬里入衷腸;

浩瀚紛煩去,

閑行野性藏;

新來清日壯,

晚近雅音狂;

力作緣心起,

辭鋒俟命揚。

 註:

1.紛煩:A.紛繁;B.紛煩,元•行端•一步一紛煩:落日照江村,秋花艶欲燔。芒鞋遙路客,一步一紛煩。

2.雅音:正聲雅音,純正典雅之音。

3.辭鋒:言詞犀利,鋒芒如刀刃。

4.俟命:等待天命,聽天由命。禮記•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2024.9.9


2024年9月6日星期五

聲援高氏兄弟——高兟

高氏兄弟的行為藝術創作:

Performance: The Utopia of Hugging for 20 Minutes - Gao Brothers in Ro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Dw3R5nv58M

中文題目:“世界擁抱日——擁抱20分鐘的烏托邦”,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發生人類自相殘殺的悲劇事件。

 

1.

八月二十六日傳來藝術家高氏兄弟的高兟先生在三河被拘留的消息。我和高氏兄弟是小同鄉——都生在山東濟南。我早他十幾年到濟南,早他三十余年到北京,到海外……所不同的是,我早在一九六九年夏天,就決心不再尋求在那個社會發展,不再和權力直接打交道,既不尋名也不尋利,更不尋求自己的教訓,一心研究自己的問題;高氏兄弟卻把自己的努力及和社會的碰撞留在了生活的軌跡中。

但是,這樣不同的道路雖然使我們素昧平生,就其本卻不過是以不同的形式經歷了文革及那個社會,從不同的路途走向知識和藝術之路;因此,從本、根上會有水土相連,同聲相應。故時下高兟先生的遭遇,專制的迫害,打在高先生身上,痛在我等心中!因為,那本是為了打擊及毀滅良知。

尚存良知的人,聲援高先生——義不容辭!

 

2.

迫害藝術家是最不智的行為…

因為藝術家是個豐富的感受體,多重的反彈物,具有多維傳感的精神思想鏈……

對藝術家的鎮壓會激起千層浪,喚來萬里風,聯動八方鼓角……

 

聲援高兟——如果國安以為拘押可以消滅行為藝術的影響力,那他們一定錯了!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像我一樣,開始仔細地閱讀高氏兄弟的作品!


3.

行為藝術……說它是人為“本”,人為“本體”所獨有的藝術形式,絕不為過。

2024年8月28日星期三

《閏年》——一部典型的西方文化窠臼中江郎才盡的电影

介紹者說:“一部魅力非凡的电影,我每年都会重复品味,即使多年过去依旧是我心中最浪漫的爱情片!【光影】”

一部西方老套路的電影。西方人拍過很多這樣題材的電影,繞來繞去,到了現在這部《閏年》——西方電影的感情和思想深度,莫不如此。套句流行話說,不過是小兒科的“二難”產品。

情慾、食慾、求知慾……七情六慾為人之為人,人生之奇妙,之令人感歎、無解的根本性的感知。所以,情於性,如同一個吃過中餐的人,對飲食的細膩豐富有了體會,再來很難長時間只是非咸即淡,東北人話有鹽淨味兒的飲食——就會深感單調乏味。

同樣感情及人生的品嘗、回味、追求也是如此。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二元對立的人生中,能炒作感情和人生大餐的食材太少了。這電影猶如麥當娜、肯塔基,偶然吃、常吃可以,但是一定會發現,這類食品、作品,變化不過如此——經不住細品、不能細想,實際上是乏味的。當然這是對於有感覺的人。西人難以感覺到,只緣身在此山中,五四後觀念化的中文文化,簡裝的西來思維,就更是只有叫好的能力了。故針對簡裝西化,我要多贅幾句。

我有這樣的評述,針對的是一個更廣泛背景的文化及其背景,人的感情生活及其生活追求,針對的是五四後的崇洋媚外。這個崇洋媚外,後來走向大洋國文化,包括臺灣在內的教科書般的走向意識形態化文化及社會的經驗事實,表明了這百年的歷史,毀滅了很多我們很多本來有的細膩豐富的,另一種人的生活。

如此我的評述自然針對的還有大陸文化的語言框架。這個框架決定了看到、說道——眼中、口中……心中、腦中、想象中,講述介紹、評價的西方電影。這個語言框架讓人們失去了很多描述的可能及享有的、本來就難言的情愫。

這類電影,時下無論從探究揭示的角度,涉及的問題,營造的氣圍,帶入的畫面,展示的廣度,尤其是糾結的深度……日本電影都已經遠遠超越歐美。韓國雖然有兩種傾向但是東方根基深厚的電影亦有日本這類電影之風臺灣則在越來越多地失去這樣的、拍出走出二維感情糾結,或者說只能以矛盾稱之,走出單純的矛盾,面向更讓人無法自拔的旋律的人的生活的可能。而人生本來不只是矛盾,兩向的悖謬,而是糾結的痛苦,迷茫與困夢……。

然而,儘管我談的是電影及文化,是個人及情感和人生,究其實涉及的卻是我們存在的世界,即涉及的也是時下中國、臺灣及世界面臨的問題。

因為兩岸問題是世界問題的一部分——不是中國傳統社會遺留的問題;世界今天的災難性問題則是西方文化發展帶給人類的問題——從環境到文化,再到政治社會結構機制,以及我上面談到的電影及個人,都是如此!

所以,我談的是電影,但是涉及的卻是思想史、文化史,今天這個世界被西方強加給人的存在的根本問題!

 

2024.8.28

 

2024年8月26日星期一

七律-處暑感秋

按:所謂處暑,熱止於此也。所謂熱止,非無熱,漸式盛氣也。是以夏末秋來,雖有夏景,天地將肅,蕭瑟不久始至,禾黍即迎豐登……感觸良深也。日前苦熱,“苦感”八句,與此處暑,再興句八。——2024.8.26

日暖霜滋南北枝,

停雲漫步此棲遲;

時時話舊尋常事,

事事懷人未偶時;

昨夜誰來舒逸想,

今朝我去辨凡知;

才疏志達積微著,

士有真名颯爽姿。

 註:

1.南北枝:南枝向陽而暖,北枝遭風霜而寒。比喻人的客觀境遇順逆不同。李嶠·鷓鴣:可憐鷓鴣飛,飛向樹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2.停雲:歌聲振動林木,音響行雲駐足。明·夏完淳·端午賦:吳姬抗腕而御橈,越女停雲而振響。

3.棲遲:A.滯留。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B.飄泊失意。李賀·致酒行: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

4.未偶:未遇、不得意。唐·韓偓·惜春:願言未偶非高臥,多病無憀選勝遊。

5.凡知:平庸見解。

6.積微著:積微成著,積小成大。

7.士有真名颯爽姿:借“是真名士自風流”。颯爽:杜甫·畫鶻行:高堂見生鶻,颯爽動秋骨。


2024年8月18日星期日

似是而非荒腔走板的樂評——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我最愛的音樂家,最完美的英雄。


小夥子,你對於文化史及思想史理解完全走了調,所以對於音樂史的詮釋荒腔走板了。

由於中文把Romantik錯誤地翻譯成浪漫主義,你望中文而生義,以為Romantik是浪漫運動,而導致對所有的判斷性的理解幾乎都錯了。

Romantik運動是對啟蒙運動的宗教性反彈及回歸,或者說是對於文藝復興、人性覺醒及啟蒙運動的“反動”。

宗教是讓人信仰的,沒有一種宗教是提倡浪漫的。所以這個Romantik運動帶來的是宗教性的熱忱乃至狂熱。所以Romantik傾向產生的繪畫大都是黑矇矇的充滿神秘的宗教氣。

而古典主義指的則是文藝復興後的古希臘文化的復興,人性的覺醒,即翻譯成古典的Klassik指的是古希臘,但是在文化史上的“古典主義”具體指的則是“近代化”——近代主義。相對於此Romantik指的是對於中世紀宗教社會,舊的文化傳統的留戀,對“近代化”的惶恐。

為此,我把Romantik這個詞譯成“宗教性羅馬主義運動”,或者乾脆譯為“羅蠻主義運動”或“羅馬主義運動”。

在這個意義上,瓦格納繼承的是Romantik運動,不是英雄主義。貝多芬的英雄主義則是古典主義的產物——文藝復興、啟蒙主義人覺醒要取代神的直接結果。在文化社會政治史上,瓦格納以降,所有追隨他的所謂德國學派、日耳曼學派,乃至政治及思想史上的希特勒納粹及馬克思主義,都是Romantik運動——歐洲舊文化,經院主義文化的直接產物。

順便說,今天美國的川普潮流也是Romantik運動的直接產物。

你的混亂,整個中文當代思想領域的混亂,都源於五四後帶來的對於西方文化思想的誤解,上代人稱其為“新文化運動”,我把它成為“舊文化運動”因為五四一代沒有分清西學中的不同傾向,把對近代反動性的羅馬主義運動推崇為人性覺醒的浪漫主義,分不清古典和羅蠻的區別。它致使今天搞樂評的人,雖然在技術上掌握了一些專業知識,但是涉及精神思想框架幾乎都不著調。

……

所以,“古典主義”才是人性、英雄氣,而“羅蠻主義”是神秘性、“宗教氣”,教徒的狂熱。Romantik的反動觀念化的意識形態導致的是《一九八四》

2024.8.18

2024年8月14日星期三

五律-苦熱

按:德國一連三天三十度左右,初嘗昔日夏日之苦,因賦八句,不忘初衷。

——2024.8.14

稀年熱有餘,

晚歲氣如初;

炙日炎蒸鬱,

奇懷異稟舒;

幽情隨雨厚,

悶倦伴風除;

寂寞平生志,

安然陋巷居。

註:

1.稀年:古稀之年。

2.熱有餘:雙義,A.夏日格外炎熱,B.餘年之熱。

3.異稟:漢•陳琳•答東阿王牋:此乃天然異稟,非鑽仰者所庶幾也。

4.寂寞:余一九六九年步入人生,自學哲學,得異人再三叮囑——成大事者,耐得寂寞、耐得孤獨、耐得貧窮。此話深入我心,一生不敢忘記,前賢之言:“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更在心中。至今五十五年下來,守志、守智,守貧——有此堅持,吾此生未自欺欺人也。

5.陋巷:論語•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24.8.14


2024年7月26日星期五

七律——傷時補詩外一首


按:傷斷橈骨已近月半,骨愈拆除石膏條,但依然腫脹。老來方知骨折真正的細節過程,所謂傷筋動骨一百天。不覺想到陸游“身世已如風六鷁,文章仍似閏黃楊”,乃述傷時補詩外一首。

斷腕書生六九年,

傷身運動五週前;

危時放手橈端裂,

亂世收心地角偏;

領逸清風三夏幸,

追遊氣韻四方緣;

飄搖逐字歸途渺,

轉愈為安有故然。

 註:

1.斷腕書生:步入人生而決心此生從事思想研究——釐清當代中國思想問題系一九六九年事,故取壯士斷腕,早知此生命途,早有未來取捨。

2.危時:雙義,運動時及歷史時期。放手:放手一搏做最大努力。橈端裂:橈骨骨折。

3.三夏幸:今年德國三夏溫度多在20度左右,所以三十釐米石膏緊束月半,皮肉竟然沒受很大痛苦。由於不能打字,手也無法持書,所以竟閒散月半,不幸中萬幸。

4.四方緣:雙義,A.乒乓球桌,余自幼沉陷體育,中年後更是深得其益。B.志在四方。

5.有故然:斷腕一生走來五十五年,步步艱辛卻是一步一個腳印,可知命運垂憐有加。吾生來乖巧有加,但是早早反叛出了社會,破了早運,不想文思老運遲來,堪稱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故誠惶誠恐不敢怠惰傲慢

 

2024.7.25

2024年7月2日星期二

芻議“宗教社會”、“人文社會”與替代宗教的“人本社會” ——談美國社會的困境

二十世紀被稱為“意識形態的世紀”,“極權主義的世紀”。西方社會——為人類帶來史無前例的互相殺屠的災難。現在二十一世紀已經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這二十五年竟然幾乎複製了上世紀前二十五年,尤其讓人震驚的是,曾經被認為是“新大陸”的美國亦步亦趨地重蹈歐洲之路。各類不同性質的宗教性、世俗宗教性——政黨的要求及肆無忌憚的活動,直接觸及普世價值、民主制度底線,并且撕裂社會及族群。它終於讓我們看到:一個沒有走出宗教社會文化,以及社會機制的社會,還不是“新社會”、“新大陸”。一切問題都出在“老瓶裝新酒”!

美國的問題不是新問題,而是如二十世紀俄國。意大利、德國等歐洲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樣——是宗教社會固有的問題在現代社會的迴光返照。

2024年6月24日星期一

《極權與當代精英》一書下載地址(附自序)


有網友詢問我的《極權與當代精英》一書情況。下面是2007年我在鮑樸先生的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的PDF下載地址。在此也感謝鮑樸先生!

自 序

—仲维光—

这部文集所讨论的问题,其实早就应该在中国提出来了。或者说至少应该在所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初期就应该提出来。然而,由于历史、社会,以及我们这几代知识分子的自身状况关系,迟迟推迟到今天,这对中国知识界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文集中提出的问题,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早在七零年前后,我步入哲学的自学之路后,就开始思索这些问题,而七五年,我第一次去见许良英先生的时候,即和上一代知识分子发生了第一次面对面的争论。三十年来,我不断地重新检视这些想法,不断地重新确立这些想法,不断地深化了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尽管生活坎坷,社会条件严酷,但是命运还是没能彻底把这些简单的想法湮灭。

最近十几年来,我慢慢地、不断地把这些想法陈述出来。在此,我首先要对从七五年开始就一直是我争论对象,后来成为我的硕士导师的许良英先生表示感谢。他明知道在思想上我们有根

尋繹質疑、針針見血——記於十八年前投石問路二書後

按:記於1994年《意識形態陰影下的知識分子》與2006年《極權與當代精英》二書後


囿於所生時代、社會,余心志晚熟。一九六九年,吾十有雙而有志于學,至今五十五年。雖因時凋文敝,幼學不實;命乖運蹇,篳路藍縷,但亦步亦省,亦行亦學,覺人生於貴自知,知求學而忌欺人。九層之台起於壘土,故擇料砌壘,不曾在出版發表計較。

吾雖生來乖巧,但所慕大智若愚,大器晚成。兩本投石問路文字,重在問題精神方法。故後所成,所思近原,所見求遠,另闢蹊徑,傳響空谷。實此生所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誠苦為所盈,未成乖戾世俗、油滑膚淺之輩。

是所親歷——“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爲道”——盡可慰也!

而後〇六,一十八載,尋繹質疑,著述百萬;有思排奡,有文痛快,針針見血、步步虛心,故有生之年,出版於否——無可畏也!

2024.6.24




2024年6月16日星期日

傷時——詩與附文

按:手腕骨折三日,左手打了三十釐米石膏條,手指依然腫脹,無法著力。傷時傷時、傷世、傷逝,因賦八句,以示尚存。——2024.6.16

成依儘性敗因若,

看似無心卻有諾;

懶見逢迎幕府禽,

怡然唱和雲霄鶴;

霑濡大筆抗天戈,

了事疏狂不拓落;

感悟前賢轉愧羞,

飛詩墜句識偷薄。

 附文:

我週三(612日)晚上去俱樂部打球,跌倒在地,幸好左手做了緩衝,但很快手腕部位全腫了。這個意外的教訓是——球打得順了,就易於樂極生悲了。

 

週四上午決定去醫院檢查一下。結果照了片子後,發現腕部較大的那個關節骨折,立刻打上了30厘米長的石膏條。

整個看病——急診,竟然前後5個小時。醫院不遠,離我家一公里,十一點半去,五點到家。真

2024年6月14日星期五

七律-夏至

朝朝日漸至高陽,

立影風竿又見長;

玉宇悠悠嗟歲月,

關山在在感天光;

從來任氣承真性,

始未無良入夏羊;

世態炎涼甘伏志,

昭昭次第老高強。

 註:

2024年6月8日星期六

七律-仲夏

高天遠地日虧贏,

野鶴孤雲篤力行;

氣定心平疏政治,

魂銷目斷慎文耕;

新思老到真崚峭,

夙志衰年妙筆精;

崇節尚然無夏擾,

餘輝季後更繁榮。

註:

1.仲夏:陽曆六月,陰曆五月,

2.篤力行:

2024年6月7日星期五

奧威爾的《評註民族主義》與臺灣透視

二〇一九年在歐洲第一次單獨結集出版的奧威爾的《評註民族主義》在歐洲引起強烈反響及討論,但是在中文界及華人地區始終沒有引起類似歐洲的關注及討論。與此相反,奧威爾在這本書中揭示的民族主義式的的思維及其給社會帶來的影響,卻是在華人社會再次獲得了一個教科書般的案例。

奧威爾提到的現代民族主義式的思維方式及其導入到社會中的作用及結果,人們可以非常明確清楚地看到,在最近一個世紀臺灣地區的歷史中亦步亦趨地伴隨著它的每一個社會事件及變化。即所謂民族主義、地域主義、國家主義,更一般性地說,各類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化帶來的封閉問題,撕裂族群及社會問題,對立衝突問題嚴重地影響甚至主導了台灣地區的變化及發展。但是,匪夷所思的是,它從來沒有出發及受到作家、知識分子、學者如如奧威爾那樣的注意及研究,更沒有在社會上引起歐洲那樣的反應。

基於對於當代——五四以後中國大陸思想史、政治社會史的研究,基於對於二十世紀的意識形態問題、極權主義問題的研究,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在歐洲社會的回潮,筆者二〇一八年再次關注了臺灣的文化及政治問題,並且不斷地參與涉及到奧威爾所討論過的民族主義及民族主義式的思維方式及其社會影響問題的討論。為此,對於時下再次在臺灣爆發的所謂立法院與政府間的衝突所帶來的問題,再次在網路上發表了一些看法。由於這些看法涉及根本的思想及思想方法問題,不僅是歐洲社會無法繞過的問題,而且更是西化的陰影下的華人社會必須面對的問題,我把它們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和展開收集在這篇文字中。

對抗民族主義、民族主義式的思想及其社會影響——即對抗各類意識形態及意識形態化的思維是非常具體的事情。在後基督教社會中,這一百年的歷史經驗讓我們看到,它是社會分裂及動亂,危及民主制及開放寬容的社會傾向,甚至可以說是戰禍及人類之間互相屠殺迫害的的主要根源之一。

2024年6月6日星期四

關於陳維明雕塑作品《馮國將》的感思

如果清華大學的反右運動在一九四九年後的中國大陸的政治史、社會史上佔有重要的篇幅,那麼馮國將可謂是最中心的人物。這個人名伴隨了我少年時期對政治的所有理解,他被賦予的妖魔色彩,直到我一九六九年反叛後才開始退去。當然我也絕沒有想到後來能夠和他有在同一個領域中的存在。遺憾的是,我後來交往了很多五七年反右時期北京高校中的所謂知名的右派,如譚天榮、林希翎……和可能最相投的馮國將卻失之交臂。但是幸運的是,不僅與林希翎的思想不同,生死竟也不同。林希翎辭世已經二十多年,九死一生的馮國將先生卻至今不僅健在,而且耳聰目明,頭腦清晰。

我知道並且牢記住了馮國將這個名字,甚至漫畫影像是一九六二年,開始強調階級鬥爭、階級路線的時代。我一九六一年考入清華大學附中,開始了住校生活。所有的教育及平常生活都交給了學校。第二年清華大學圖書館就設立了專門的反右展覽。這個展覽是進入清華的學生必須參觀,必須學習的歷史教育課程,不僅是對大學生,而且包括附中乃至附小。

馮國將是一進門的百丑圖中最中心位置的人,是最大的敵人也是最陰險惡毒的妖魔鬼怪。同等級別的還有黃萬里、何成鈞等。當然在稍後一排也有我後來的化學老師王鴻奎、物理老師張三慧、數學老師呂森。但是所有這些人都無法和馮國將相比。

過了幾十年後,我沒想到在海外不斷地看到他的消息,聽到他的言論。第一個反應是,他竟然還活著,真的堪稱是大難不死。第二個反應是,他居然和譚天榮、林希翎如此不一樣。兒時看反右展覽的時候,譚天榮給我的印象是叱咤風雲、英姿颯爽、言辭才華四溢,但是八十年代中期認識他時,思想完全是一個馬克思教條主義的意識形態分子——毫無才氣可言。林希翎則言辭雖然犀利,快人快語,

七律二首-亂世凶年又歲末之二

龍蛇歲月世情煎, 劣匠陳詞濫半仙; 鼓譟冠猴臨北美, 投林雀鶩過瓜田; 盈虛禍幸掃幽夢, 閉塞傷嗟悲幕煙; 寂寞天涯多逸想, 清寅海角不更弦。 2024.11.20 德國·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