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8日星期四

五律-中秋

按:2018年在英國,及其後在德文世界第一次作為單行本出版的奧威爾的《評註民族主義》,與《動物莊園》和《一九八四》並列,被譽為是奧威爾最重要的三本著述。有關奧威爾的這本書在歐洲引起強烈反響及討論,而在中文界居然沒有引起相應的反響,我在《北京之春》網刊發表了三篇文章。現在正在寫第四篇,從更為廣泛的文化思想及文學意義上談如何認識奧威爾。適逢中秋,為此,為奧威爾的追求及工作,亦為我自己的亦步亦趨奧威爾的半生而感慨萬千,於中秋佳節特發“中秋及讀奧威爾感律詩兩首”。——2023.9.29

歲歲月中秋,

年年不繫舟;

孤光揚別調,

漫興至窮幽;

近老吞今古,

遙天克斗牛;

冰心舒四海,

冷韻著風流。

註:

首聯:

不繫舟:飄泊不定。李白·寄崔侍御:宛溪霜夜聽猿愁,去國長為不繫舟。

2023年9月15日星期五

談大陸大學生的求學、求知之路 ——答國內大學畢業生問 (修正於中秋節)

這篇文字寫於白紙運動後,是集自己在極權主義國家生長求學求知的經驗教訓。如我對奧威爾《評註民族主義》的推崇——是希望在一個被忘年交老友,歷史學者趙葆禹稱為靈肉絞肉機的社會中,為我們的族群、時代留下心志健康,且在讀書上有純正DNA的種子。

每想到青年詩人王藏繫獄心就疼痛。常為自己無能,未能使他更好地運用自己生命而自責……。

初稿由於倉促錯字漏字很多,並有言不達意的地方,利用中秋節做了較為徹底的修訂。希望草草寫出的這些能對年輕一代有些有用的內容。——2023.9.29


我不止一次地收到過國內大學生關於求學及對未來學術思想發展道路的詢問,由於這個問題是每個人步入人生都會遇到的問題。孔子說,吾日十五而有志于學,即是對於這一問題的解答。

我曾經就一生的求知求生經歷在回憶高中時的物理老師張三慧時感歎:倘若在年輕時有一個明師,我不會走時下的這條路。從學術及智力貢獻上言,我願意走實打實的科學,如物理研究或者中學之路。

張三慧是清華大學普通物理教研室教師,業務出眾,五七年被打成右派而下放到附中兼課。八十年代後擔任清華大學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當年一九六四年,他在附中的大學預科班教授我物理的時候,我得蒙青目,受到他的呵護。他對於我的物理領悟及計算能力,則偏愛到幾乎都是以我的答案為課堂練習的標準答案。我雖然由於他的教導而喜歡物理,但是卻並沒有發現血液深處與這種求知及認識世界的方式的聯繫,這致使我在後來由哲學轉感到必須學習物理學後,才發現物理學的這一精神及思想性的特質,乃至與生活方式的聯繫。但是,那時我已經步入哲學多年,且已經立志走哲學之路,思想之路。物理學只是作為這條路必須的基礎以及訓練及知識。

2023年9月10日星期日

七律—讀奧威爾《評註民族主義》

按:解讀奧威爾《評註民族主義》幾近成文寫作期間重讀了奧威爾“我為何寫作”等文,感觸萬千。一生求學、發問、寫作衝動、治學經歷,甚至曾經記者為生,生路坎坷,居然亦步亦趨地複製了奧威爾的一生。故未成文,已成感,賦律八句,既書對奧威爾之仰,亦寫此生之志。-2023.9.10

書芽豈料落悲田,

廢圃蓁荒亂世緣;

海島抽絲遺壓卷,

真言破繭啓蒙篇;

聰明自有神來筆,

感悟天生妙不傳;

百載獨行喬治奧,

玲瓏透闢勝朱弦。

註:

2023年9月3日星期日

百年清華千秋功罪——兩種文化下的清華園(下)(2011廣播談話)

聽衆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德國的仲維光。我今天和大家繼續談的題目是《百年清華千秋功罪 兩種文化下的清華園》。

遠一點談,四十年與六十年的清華究竟有哪些區別?在兩種文化影響下的清華園究竟我們怎麽來看它們的區別。

 

3.兩種文化影響下的清華園

 

對于這兩段時期,前四十年這裏我不想多說了,大家都知道前四十年清華園、清華它培養的是人,它爲的是人、人組成的社會來服務的。前四十年的清華培養出很多的人才,這裏頭既包括後來的諾貝爾獎物理獎等一些獎的獲得者,也包括後來散布到中國社會各處,乃至世界各處的很多的自然科學人才、人文的人才。這個是前四十年的清華。

這個歷史事實也就是說今天在紀念清華的時候,紀念清華百年歷史的時候,實際上清華的重要性全在于前四十年。爲什麽這麽說呢?我們可以看到在它的後六十年,清華在最根本的人的問題上,在最根本的學術問題上,基本上沒有培育出什麽像樣的人才。

但是,後六十年,清華今天在中國社會引以爲傲的是什麽呢?它培養出來一批中共的幹部,這一點恰恰是它後六十年清華的特點。

這裏我要重點講的是後六十年,後六十年清華園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地方,我們究竟怎麽來看後六十年清華的歷史。

 

A.我首先想說的是,我們現在大家都知道,在一九二七年北伐軍將要打到北京的時候,當時著名的學者陳寅恪和吳宓兩個人就說,如果北伐軍打到了北京以後,那麽他們就决不再在大學裏工作。因爲那時候党文化就會進入大學,因爲到那個時候知識分子就會失去了他們研究的自由,就會必須得爲黨文化服務。因此兩人相約到那個時候就離開大學去另謀職業。這個例子就是說,一個大學和党文化是格格不入的東西,党文化它一定會扼殺大學裏的獨立研究,扼殺大學那種人的靈魂。

百年清華千秋功罪——兩種文化下的清華園(上) (2011廣播談話)

聽衆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德國的仲維光,這裏是海內海外名家談節目。今天我想跟大家談的題目是《百年清華千秋功罪,兩種文化下的清華園》。

 

這個題目本應該在四月份清華百年校慶的時候就來談。現在雖然已經推遲了幾個月,但是這個問題我覺得是重要的,所以儘管校慶已經過去,還是應該談一下。因爲我們中國人常講:一年之計,莫若樹穀;十年之計,莫若樹木;百年之計,莫若樹人。談請華的問題實際上涉及的是一個樹人的問題,而這個樹人的問題又是不僅影響到中國的當代,而且影響到中國的未來。

 

我之所以在這裏談這個問題也是因爲我雖然一隻脚已經跨進了清華大學,還沒有完全進入清華大學的時候暴發了文化大革命,但是實際上我在清華園一共生活了八年,從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九。八年的時間在于一個人來說是一段很長的時間,尤其是在他一生中最寶貴的那一段,從十二、三歲到二十歲,在成長的時候,在各種身心成長的時候,因此那八年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八年。而在這八年裏我在清華園學習了八年,所接觸的我的師長、我的朋友,以及那塊土地,那裏的空氣都是清華的空氣。也就是說實際上在我人生最重要的那八年是在清華園的“培”育下、“撫”育下長大的。那八年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很寶貴的時間,對于我來說也是我的最寶貴青春、青少年時期。因此有很多像我一樣的朋友和同學,像我這樣年齡的,也就是說我的同輩人,他們在回憶那八年的時候常常是帶著對自己青春、對自己生命的那種回憶,充滿了感情。

七律二首-亂世凶年又歲末之二

龍蛇歲月世情煎, 劣匠陳詞濫半仙; 鼓譟冠猴臨北美, 投林雀鶩過瓜田; 盈虛禍幸掃幽夢, 閉塞傷嗟悲幕煙; 寂寞天涯多逸想, 清寅海角不更弦。 2024.11.20 德國·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