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個題目的五律,之所以寫第二首,是因為網搜發現,這類所謂“學術教授”與共產黨高級黨干于光遠們,與真理部、馬列及自然辯證法界之所謂知識人,實質上卻是黨工、意識形態分子的唱和,污染了知識界。它不僅在傳統的文人倫理上看,而且在當代學術界、知識領域乃至媒體的價值底線上看,都犯了大忌!完全負面!但遺憾的是,在中文知識界至今不覺、不知其臭。所以,細想之後,我感到有必要在此後明確地推進這個感覺——必須讓中文社會及其所謂知識界,當然包括港臺,知道在文化思想領域,知識氣質及倫理上,什麼是恥!並且知恥成為一個重要的題目。
清名隱者虞;
趨炎朱印錄,
附識小人儒;
淡泊安心志,
崢嶸惡好諛;
平生多忤逆,
此世我堅孤。
註:
首聯:
應和:現今常用含義爲應聲唱和。對一種言行表示呼應附和。內心或表面贊同別人的觀點、看法、號召,行爲、表情、語言反應。月自己同名唱和之詩歌及藝術作品。
虞:A.憂慮、疑慮、顧慮;B.欺騙,爾虞我詐。
首聯指舊日無妄之災所由。
頷聯:
紅印錄:指物理學及科學史教授戈革先生為中國自然辯證法及中宣部奠基者、黨魁于光遠所治印集《碎思錄》。
小人儒:A.追求名望的儒者。語出《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B.明·朱权·荆钗记·觅真:弃旧怜新小人儒,亏心折尽平生福。
附識:附識,fù,zhì,附在文章、書刊上的唱和記述。
頸聯、尾聯:
好諛:喜歡阿諛奉承。
頸聯、尾聯自述此生行為及心性。
202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