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6日星期三

究竟什麼是“意識形態”及“意識形態化”(下)

全文目錄:

.意識形態問題的哲學認識論根源

.意識形態的發生發展

1.古希臘文化思想中的二元論認識論問題:

2.通向意識形態思想之路——專斷的一元論:

3.走向意識形態的歷史之路——從神學一元論到世俗一元論:

4.意識形態的氾濫,意識形態化及極權主義的興起:

5.意識形態及後基督教社會的演變:

.意識形態的思想特征

1.意識形態與認識論

2.意識形態與歐洲宗教文化

3.意識形態與學術研究

.意識形態與政治及社會

1.基督教教條學說對於社會影響及要求的世俗鏡像複製

2.意識形態的封閉性——排他要求及對社會的撕裂

3.意識形態化與徹底意識形態化——專制及極權主義專制傾向

.意識形態的未來走向——後基督教社會的政教分離及拒斥意識形態問題

1.意識形態與普世價值:意識形態與現代化發展中西方文化的悖謬

2.意識形態與現代西方學者的困境

3.意識形態與普世價值、人類共存及未來發展

(下): 

.意識形態的思想特征:

 

“意識形態”,這一術語及其思想的特質及特征當然是由產生它的土壤,即認識論的基礎,以及促使它產生的、當時的社會及歷史性的文化思想的氣氛及性質所決定的。為此要想準確地理解及把握意識形態的特點,離不開它的認識論方法論特征,文化思想的歷史性特征,以及它在社會中的功能特征。概括地說就是:

意識形態是西方文化思想的獨特產物,起源於二元論,表現為一元論,產生於宗教文化思想對於啟蒙開放的反動,發展在近代和中世紀而來的傳統歐洲文化的對抗中。

 

1.意識形態與認識論:

意識形態術語,ideology,單從字面理解,它是詞根,ideo-觀念思想,及詞尾-logy,組成的一個新詞,即一種“學說化的思想系統”。但是,它產生於十八世紀末,歐洲對於啟蒙運動的反動的宗教性羅馬化的運動中。為此,它天生地帶有宗教的特質,並且在十九世紀的充分展開中讓我們看到,意識形態所表述的觀念思想的學說化系統,是一種帶有強烈的宗教性特質的、世俗的一元化的封閉體系,它不僅具有一切一元論思想體系的特性與要求,而且具有根本性的基督教文化的特質。

理解意識形態,首先要從它的哲學思想特點來理解,這裡的哲學,指的是古希臘的philosophy,即探究認識論的思想企圖,不是那種後來被基督教帶入的思辨性的教條玄學。這就是說,首先要從它的認識論方法論的思想特點來探究,但是,由於意識形態的特殊的歷史性的特點,卻還不能僅僅局限於此,我們還必須探究、理解它與生俱來的宗教性、政治性!

 

2.意識形態與歐洲宗教文化:

為此,鑒於意識形態產生的社會及政治土壤,對於意識形態來說,必須要強調的特點是:這個體系除了它是由觀念或概念構成的體系,而不是神及所謂神意及教條所構成的神學宗教體系外,它具有一切宗教性的神學教條系統所有的特點及要求。它是真理論的產物,而不是來自古希臘的知識論的探究產物,它具有強烈的真理要求,而沒有來自古希臘的,帶有懷疑性的討論性。相反,它自認為是真理,並且要以此驅逐及消滅一切要討論它的企圖及其它的思想與任何可能危及到它的存在。

在這種意義上,意識形態具有一切基督教經院學說的方法論特質,可謂是一種世俗思想觀念的政治化的宗教性教條,一種歐洲社會在近代世俗化過程中的基督教文化思想的實體性的世俗變體——即一種世俗宗教系統。

意識形態是西方文化,現代世界的文化中的基督教性的世俗替代思想物!

對於歐洲以外的地區,意識形態的進入或引入同樣是類基督教性的引入。它一方面是如十字軍東征那樣地由西方用各種方式,包括船堅砲利,物質經濟及政治宣傳,包括準傳教團體的“共產國際”,另一方面則是直接的傳播者及代理人。意識形態在二十世紀的傳播方式,這個世俗性的意識形態的西化過程,同樣幾乎可以說是曾經有過的基督教化一個地區或人群的世俗翻版。

 

 3.意識形態與學術研究

意識形態的一元論特性以及它產生的時代及歷史所賦予它的方法論,決定了意識形態是宗教性的真理論的直接結果,而非來自希臘的建立在認識論基礎上的知識論的產物。可以肯定地說,意識形態系統,不具有任何知識論的“研究”、辨析特質,更與知識論與生俱來的懷疑精神格格不入。故此,意識形態可以稱其為是學說,但不是學術,也不是學術研究工作的產物。

意識形態的如此性質,使得它從誕生起就面臨對它的質疑,它和文藝復興以來的古希臘的文化思想的格格不入。它如果想要合理地存在就必須回答這個問題:作為這樣一門學說,為什麼它不是探究性的,為什麼不能對於它的前提提出質疑!

對此它受到兩個方向的質疑。其中兩個極為典型的例子。

其一是保守的基督教文化社會學家弗格林為了質疑各種世俗的意識形態對於神的排除,而在他的《自傳性反思》一書中直接對黑格爾和馬克思的學說的“前提”提出質疑,弗格林明確指出,任何這樣的思想系統,它都要麼拒絕人們對它的獨斷的前提質疑,要麼欺騙掩飾。

其二是馬克思自己,他說,以往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即他不是為了探究辨析如何得到及所得到的解釋世界的知識的性質,而是為了用自己的思想改變世界。而這就等於公開宣稱,他不是和你進行學術性、思想性、知識性的研究,而是要以他的意願,他的思想改造世界。他的意願及思想得逞就是對,反之就是錯,這其實就是被中國大陸叫俗了的“實踐出真知”!

實踐出真知,不是學術探究的命題及語言方式,是反古希臘哲學傳統的經院教條思想方法的直接結果!

這兩個例子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對於這一在思想史上如此簡單清楚的現象,令人更為詫異的是,上述那種堪稱是荒誕,幾近掩耳盜鈴的觀點竟然擾亂了人類思想二百年。究其原因,除了掌握了政治或語言及經濟權勢的知識精英們的有目的的欺騙外,也因為這樣的方法在基督教文化中已經有著千年以上的傳統,人們已習慣於此。所以,啟蒙思想在五六百年前開啟的從獨斷的教條中清醒過來的努力,及由此而產生的新學科,新的學術方式,在十九及二十世紀遭遇到的對抗,自然比五六百年前還要強烈。這種帶有攻擊性的抵抗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引起歐洲知識界的關注,為此,很多研究及著述,究其實都是直接或間接對抗意識形態的結果。例如,上個世紀初,馬克斯•韋伯的“學術研究的非價值性”(Wertfrei),直接對抗的就是意識形態及其意識形態者們的要求。他告訴人們的不是學術研究中要價值中立,而是學術研究中出現的價值問題是你個人的假設,假說。任何聲稱自己是學術性的工作,都不過是一種知識,一種人的認識,一種探究的結果,都不是真理!不同的解釋及知識,只要它自洽,就都是平權的!實踐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因為你的實踐也是人的實踐,也不具有絕對的客觀性。例如維也納學派對於形而上學問題及認識論問題的探究,卡爾•波普對於開放與封閉,對於歷史決定論的研究。

這些對抗性的研究揭示出,意識形態的真理要求決定了,任何意識形態帶來的都不是學術研究,學術工作——以論帶史,它們是為了一個已有的前提的佈道及宣傳而不是研究!

而這就導致,任何意識形態,以及它統帥下的領域的內容,都不是學術科目,都不是學術成果。意識形態和學術研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意識形態,只能夠作為學術探究的對象而存在。

對此,具體說,正如科學哲學家波普學派,德國批判理性主義的代表人阿爾伯特教授所說:自然辯證法不是學術,是意識形態!所有大陸的馬列博士,唯物主義的哲學、歷史、社會學及政治學等文科學科的所謂學者——都不是學術性質的學者,而是世俗教會的教士。

 

.意識形態化問題及其政治社會影響

 

產生於歷史性的社會變動中的“意識形態”術語及其思想系統,它的影響也主要是在社會及及歷史的演變事件中。自十八世紀末期後產生的各類意識形態中,以馬克思主義最為典型,它的影響在學術領域,純粹哲學領域影響甚微,更不要說對於科學等專業領域的影響了。與此相反,它作為一種社會性的思潮,對歐洲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直接造成社會性的政治變化及巨大災難。為此,和很多其它學術思想不一樣,研究意識形態問題,它在政治及社會領域的影響,以及由此衍生的意識形態化的問題,和它的思想及認識論方法論的特征平行,是同樣甚至可以說是更為重要的問題。在過去幾十年中的思想史中,意識形態問題的研究不是在哲學領域,而是在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以及文化學等領域。

意識形態的社會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基督教教條學說對於社會影響及要求的世俗鏡像複製:

如前所述,意識形態,由於它具有一切基督教神學教條思想系統的特性,因此它對社會也天然地具有一切基督教思想對於社會的影響及要求。這就是說,意識形態思想系統不僅天生攜帶,而且亦步亦趨,甚至可以說是毫無創造性地鏡像複製了基督教曾經在歐洲社會的影響。這點給我們對於意識形態的社會影響及作用的認識及研究,帶來很大的方便。幾乎在所有的方面我們都可以藉助宗教文化學,宗教社會學及政治學的研究來認識意識形態問題。

對於這個看法,我們不僅可以從探究意識形態衍生出的各種主張及呈現出的各種政治社會現象研究它的性質,辨析這種性質是一種什麼性質,預示它在時下及未來社會中的影響及作用。同時我們也可以在已經發生過的歐洲及世界各地的“經驗歷史”上,來審查已經發生的那些現象的性質。而這個歷史事實的審查,幾乎可以百分之百地反向證明上述看法——即它不過是以塵世的思想、觀念、黨團取代了神學教條及上帝,不折不扣地是基督教文化思想的世俗鏡像。

 

2.意識形態的封閉性——排他要求及對社會的撕裂:

意識形態的這個世俗性的宗教神學教條性的傾向,如基督教宗教一樣直接導致了它的封閉性。它在思想上的專斷要求在社會中直接導致了這個系統帶有絕對性的排他性。這個排他性則不僅導致在一個社會中,對於各種不同的思想的排斥及敵對,而且意識形態的載體,個人及黨派社團的存在更直接導致撕裂社會——不同族群互相之間的排斥和敵視。

在更為普遍化的要求中,意識形態的這種特性,使得它一定是反對各種不同於它的傳統文化,一定和近代興起的普適文化對立。意識形態的存在也一定是思想及言論自由的破壞者。為此,可以說意識形態的存在不僅是不同程度的文化革命的根源,而且是擾亂社會和諧存在,使得社會動蕩的根源。

 

3.意識形態化與徹底意識形態化——專制及極權主義專制傾向:

意識形態的認識論及其產生的歷史性的政治文化思想特質——它帶有絕對性的專斷、封閉性以及排他性,導致了在基督教文化社會的土壤上,必然會引發或者說導致帶有現代時代特色的專制。

這裡我所說的基督教文化社會的土壤,指的不僅是歐洲,而且還包括最近二百年席捲世界各地的現代化及給該地區帶來的強加給他們的歐化的思想方法,以及歐洲帶給世界各地的國家、社會以及國際社會的西式結構及功能。

而這也是近年來我所不斷強調的:所謂現代社會還不是一個由普世價值的基礎衍生出來的、普世價值自己的現代社會結構,而是老瓶裝新酒,沿用了過去歐洲教會國家的結構以及各種範疇。

在這樣一個西方二元文化,以及基督教社會及國家結構的土壤中,意識形態由其專斷及排他性決定,帶來的必然是專制傾向。相反,那些想要攫取及把持權力的人一定會把意識形態作為自己攫取及壟斷權力的有效或者說必要的手段。這一傾向即便是在所謂民主形式的國家中也嚴重地存在。例如時下的俄國、土耳其乃至臺灣的中華民國中。

這一傾向甚至在兩黨制的民主國家中,也成為動搖民主制的泉源。它不僅能夠幫助那些嗜權的黨派攫取權力,而且能夠非常容易地使他們操縱社會的運轉,煽動民眾、攪亂社會、打擊排斥其它政黨社團,驅使國家及社會迅速走向黨國化。當黨國化走向更極端、徹底,就導致了現代社會中的極權主義國家。在過去一百年的經驗歷史中,所有的不分紅黑的現代極權主義形成的歷史事實讓人們看到——意識形態化及徹底的意識形態化是和極權主義的政治體制,一黨專制的黨國化體制共生的。

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化和徹底地意識形態化和專制及極權主義專制的關係,在基督教社會的歷史中,不僅是先天地存在,而且具有不可分割的血肉關係。而這個性質同時又讓我們再次看到,意識形態和極權主義毫無新意,不過是歐洲基督教社會曾經有的神學教條及政教合一的世俗鏡像。

為此,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到:二百年前在歐洲宗教化羅馬化的運動中——Romantik運動中興起的觀念論、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化的思想傾向,和文藝復興後產生的普世價值及其思想社會傾向是互斥的,和歐洲以外的各種文化傾向也是互斥的。其原因在於歐洲產生的這一基督教文化思想的世俗變異物,從本質上是封閉的、排他的,具有絕對性的真理論傾向。

而在這種意義上,我們可以又一次看到,所謂後基督教社會的意識形態分子,各類機構的宣傳人員,事實上根本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學者或專家,而是世俗性的教會教士。


.意識形態的未來走向——後基督教社會的政教分離及拒斥意識形態問題

 

1.意識形態與現代化發展中西方文化的悖謬

帶著文化思想乃至政治傾向,在一種文化社會性的運動中產生的“意識形態”術語及接踵而來的紛紜的實體,其固有的封閉及排他傾向,在它存在的二百多年的歷史中,為越來越緊密聯繫的人類的存在帶來了十分負面的影響,即它的存在影響到人類的和諧共存。

為此,對於如此一個困惑悖謬局面,一方面由於二元性的思想解放了巨大的物質力量,不僅從地理上,而且從經濟及政治社會及國家聯繫上把人類緊密地拉到一起,把地球縮小到一個村——現代化、西化及人類需要也必須共存,另一方面卻由於意識形態固有的一元化的傾向給人類不得不面臨的共存造成負面的干擾和衝突,乃至災難毀滅,意識形態沒有存在的理由,必須化解、消融,至少要解除掉它固有的封閉及排他性,繼而再進一步化解、消弱乃至讓它們失去產生它、讓它能夠發展、氾濫的基礎及氣氛。否則拉近了人們關係,縮小了成為一體的世界永無寧日!

這樣一種努力,讓我們立即看到,各種觀念想法本來可以共同存在,因為古希臘時代的西方文化思想即是如此。而這也就是說,在二元論思想基礎上產生的各種觀念思想,返回到古希臘人的哲學思想基礎,不使學說成為真理,不被本體化,而是一種知識,一種假設性的認識時,它就失去了成為意識形態的可能。這是文藝復興時,歐洲人曾經走過的對抗一元論神學及政教合一的桎梏的時候的道路,復興古希臘的文化及其思想。

這同時告訴我們,二百年前,意識形態產生後重新為學界帶來的再次困擾不是新的,不過是文藝復興時曾對抗的禁錮的變體。而一百年前,上世紀二十年代起,各類具有開放精神的知識分子的追求也不是新的,正是歐洲人三百年前文藝復興時代眾多的學者所作的探究及努力的方向,對抗及認識的繼續。

但是,由於產生意識形態的思想基礎是二元論的西方固有的思想方法,它的文化土壤是宗教性的思想,產生它的歷史氣氛則是對於迫使宗教退出社會要求、回到純個人領域而產生的反彈,因此,這就更進一步告訴我們:

只要當代西方固有的二元論的文化思想基礎占絕對的、唯一的統治地位,只要基督教舊有的具有排他性、封閉性的要求的因素沒有徹底地退出現代世界,意識形態就會有不斷地發生、發展乃至氾濫的可能。這也就是說,在後基督教社會,當政教分離的過程還在繼續進行,還有各種各樣的因素試圖讓政教合一重新返回社會,那麼意識形態問題,世界和平共存問題就不會徹底解決,民主社會就還會面臨巨大的危險及挑戰。

為此,世界及人類社會的未來如何?和杭亭頓及福山的觀點正好相反,文化衝突的原因不是東西方文化思想的不同,而是各種文化中的排他性及封閉性。而這就讓我們進一步看到,這種排他性的認識論及文化根源不是來於東方——存在於東方的文化傳統中,而是來源於具有強大的支配力量的西方及其文化思想。

由於過去百年這種排他性、封閉性主要是在西方內部——歐洲的角力,杭亭頓們誤以為西方內部的角力已經結束,餘下來是排外。殊不知如果沒有認識到兩次大戰,兩個極權主義的根源是歐洲文化及政治中的排他性,那麼這個排他,即便在歐洲及西方取得暫時性的統一,但还是會依然存在,如此也就仍然會發生內部或對外部的排他及衝突。排他就是排他,不會分里外!它在內部會繼續地產生,引起反彈及衝突。在外部,當外部已經不再是二百年前的印第安人及孱弱的東方的時候,同樣會造成二十世紀歐洲式的那種戰爭與政治經濟性的冷戰式的反彈及對抗。況且已經西化的世界,未來將會重複另一種形式的歐洲二十世紀的歷史,即一個擴大版的歐洲,擴大版的西方歷史!

 

2.意識形態與現代西方學者的困境

 

意識形態問題並不是一個複雜問題,它之所以誕生二百年來,迅速發展蔓延,之所以這一百年來西方學界破解它,化解它困難重重、迷霧重重,由上所述,人們立即就會發現:全因為西方人“不肯正視作為啟蒙的反動而發生的Romantik,宗教性羅馬化運動的文化思想基礎——西方固有的文化思想、基督教文化思想”!具體說就是,1.西方固有的認識論問題的界限;2.由此衍生出的一元論的基督教文化思想的封閉性、排他性,撕裂社會及族群的傾向。更進一步說,西方學者始終不肯徹底地直視文藝復興所直接面對的,曾經禁錮歐洲人的政教分離問題及其更為根本的基督教問題。而這就讓我們進一步看到,歐洲在政教分離問題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開放性的進步後,必須更深化到造成政教合一,禁錮歐洲的宗教問題,必須不僅面對歐洲內部,眼前的問題,還必須在更深的思想上的認識論問題上,在對於多元化的認識中,在政教問題更普遍的意義上,更廣泛、徹底地走下去。對此,在歐洲世界化的今天,則更近一步不僅歐洲人,而且我們被歐化的其它人類,都必須徹底地從認識論方法論,從文化思想及社會的歷史徹底地反省正在支配我們的文化及社會。

這個反省其實也是歐洲思想中,所固有的開放性的衝動,蘇格拉底說的在思想追求中不斷從一個環的封閉走向更大的一個環的要求。而這個打開蘇格拉底說的圓圈,進一步更廣泛徹底地走下去,在時下具體說就是政教,基督教和政治,宗教的或世俗宗教性的,都必須和政治徹底地分離,即一個社會的存在形式以及由此而來的機構功能,都不能夠是宗教式,帶有基督教社會性質的。

這個要求迫使我們重新審查百年來的現代社會,而這個審查則讓我們知道,所謂現代社會還遠遠不是一個在普世價值上建立的現代社會,它不過僅僅是個後基督教社會。現存的,現代世界各地運行的國家及社會結構形式都是基督教式的,必須改變,讓它們適應普世價值。

基督教必須從一切社會存在的形式中,一切具有宗教性的社會要求的生活中徹底退回到私人個體領域。而這個要求,在研究意識形態問題時讓我們看到,由於意識形態是一種世俗替代宗教教條思想,因此,現代社會要求,意識形態必須退出社會性的要求,退回到私人領地!

 

3.意識形態與普世價值、人類共存及未來發展

從上個世紀初期以來,意識形態問題在歐洲社會引起的困擾就引起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一九一七年在十月革命以後,第一個以意識形態為旗幟及統帥的極權主義在俄國成功地取得了統治,並且迅速向歐洲各國及世界各地蔓延。二十年代開始,法西斯納粹在意大利和德國相繼攫取政權及其後的二次大戰,更使得這類思想系統被特別作為“意識形態”問題提了出來進行探究。

意識形態問題和極權主義有著天生的聯繫,意識形態問題雖然不能夠說是形成極權主義的充分條件,但是思想的探究讓人們看到,意識形態可以說是極權主義形成及統治的必要條件。而這就是我們此前從認識論及文化思想史上對於意識形態的探究所不斷地提到的——意识形態所具有的最根本的封閉性、排他性,及真理論的要求。

意識形態的這個特性,直接導致一個最重要的結論——任何思想系統,如果它具有十八世紀以來產生的意識形態的性質及要求,被作為意識形態存在,那麼它就一定是和普世價值對抗的思想。與此同時,相反的論斷也成立,那就是在任何普世價值的基礎上產生的思想,都不會具有意識形態的性質,而被稱為意識形態。而這也是在二十世紀下半葉后,意識形態之所以被思想界關注,並且提出一定要化解、排除它們的原因。

一種文化,一種思想是否能夠適應未來人類世界的存在,及適合已經把整個地球的人都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現代化社會的存在,都可以用它是否具有排他性、封閉性及真理論的要求來判斷。反過來,回顧反思這一文化,它們自身是否會有產生意識形態的成分,也是一個值得探究的題目。這個探究讓我們最後明白,傳統中國社會的文化思想不具有意識形態的特點,當代中國的意識形態傾向及各類意識形態,都是西來的。對抗、化解這種傾向,即或者如西方啟蒙學者五百年來努力的那樣,或者如中國學者陳寅恪堅持的那樣,在不同的文化中對抗為人類共同存在帶來的困擾因素——意識形態。

2022.1.24

圖片:

索爾仁尼琴:共產黨思想是一種導致罪行的意識形態。

杜侖馬特:意识形态是以牺牲进一步思考为代价的律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七律二首-亂世凶年又歲末之二

龍蛇歲月世情煎, 劣匠陳詞濫半仙; 鼓譟冠猴臨北美, 投林雀鶩過瓜田; 盈虛禍幸掃幽夢, 閉塞傷嗟悲幕煙; 寂寞天涯多逸想, 清寅海角不更弦。 2024.11.20 德國·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