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詩文賀歲卡

 

談李世濟的“程門私淑”——【程門私淑】李世濟《文姬歸漢》1983

談李世濟的“程門私淑”

1.

“程門私淑”,這是認真對待藝術及歷史,對李世濟的準確稱謂!

李世濟這個人有能力,但是不老實,而且對於京劇的理解及認識,即,和唱做的能力有“別”的藝術感知力,審美能力,修養厚度,她不僅是匱乏,而且堪稱惡俗。對此,程硯秋大師一定會有察覺及認識。因為大師不是那麼容易,那麼沒敏感力就可以成為的。

但是這點很少有人談及,反而是李世濟經常利用程先生的誇獎,那是因為最早的接觸,程大師無論是從友人們的面子,還是對於年輕人的寬厚,以及那個時代的為人教養,都使他只會鼓勵,絕對不會有負面評價。

其次就是程大師不收女徒弟,這個原則,使他不必更多的說什麼。然而李世濟不僅當初就試圖充分運用了第一點,而且四九年後更試圖利用政治,利用黨及周恩來等領導的壓力製造一種要拜師的氣氛。但她孰料不及的是,為她人做了嫁衣裳,黨利用了這一點,卻選用了更自己人的江新蓉,她沒有江新蓉的紅小鬼政治資本。

江新蓉是共產黨出身,是黨的忠實工具。而這就使得江新蓉自然而然成功地利用了李世濟們的努力,成為打破程先生做人底線,在生命的最後期間不得不接受的女徒弟,更使得她成為走進程先生家裡——私人領地的臥底女徒弟。這種發展帶來的名利是李世濟夢寐以求的,卻絕不會想到最後會以羊易牛,對李世濟來說,甚至更意味著本來就要成功的事情,一下子被至於陰影之中,更嚴重的是從此還多了一個直接的競爭對手。以李世濟一生所顯示的對於人事關係的恩恩怨怨反應,說江新蓉和李世濟後來顯示到檯面的芥蒂,其根源應該是在五十年代,不會是空穴來風。

就功底及唱做能力,尤其是李世濟有一位對京劇有深刻理解的先生唐再炘的指點、啟發、輔助,在表達上江新蓉遜於李世濟,但是這位出身於革命事業的江新蓉為人上卻是樸實的,她對京劇的理解及對於程硯秋大師的認識也是樸實的,毫無李世濟的惡俗,所以江新蓉的藝術,雖然算不上得程神韻,但也離程不遠,而對於她和程先生的關係的敘述,也是樸實的,基本上不過分的。而李世濟卻恰好都是反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李世濟這樣的人當然不會罷休。對於虛浮的名利,八十年代後,李世濟不但充分地運用的時代及社會空氣,利用自己在北京的政治及藝術與權力關係的近水樓台,利用各類的勢力及影響,甚至利用先入為主及中國人處事婉轉,在她和程先生的師徒關係上,在爭奪程派繼承人的所謂旗幟上,肆無忌憚得誇大杜撰。恨不得直接把自己說成是嫡傳弟子,才為世出的乾女兒。但這貨真價實地是欺世盜名!更何況,而且人的惡俗及奸毒是不可能永遠能掩飾及偽裝的,李世濟惡俗的藝術口味及心智,她對於男旦,即乾旦的攻擊,以及詆毀,箭箭射向的,最終一定都是程硯秋大師!

2021年12月27日星期一

歲末聽劉世勤《癡夢》——劉世勤痴夢20211226——台北國軍文藝中心拆遷終場演出

歲末聽劉世勤《癡夢》

我是劉世勤粉絲,是她的鎖麟囊、六月雪、荒山淚(片段)、武家坡……使我迷上了她的京劇,成為她的忠實戲迷。

你可以說我還不懂京劇,但是不能說我沒聽過京劇。我從五十年代中期跟父親聽京劇,由於父親不迷梅蘭芳,故我雖然沒有現場聽過梅蘭芳的戲,但是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馬富祿、張君秋、李世濟——北京京劇團的戲我幾乎都聽過。那些幾乎是傾團出動的大戲《群英會借東風》、《官渡之戰》、《趙氏孤兒》……那年月雖然五元、十元一張票,但我都到劇場聽過,且是好座位,更不要說趙榮琛、王吟秋的戲。

文化大革命的那十幾年,教育及社會氣氛嚴重地敗壞了我的審美口味。但是七十年代末期重新能夠接觸到傳統京劇後,我真正喜歡上京劇,而那時是從聽李維康、張學津們開始,但很快我就對他們產生了疲勞,甚至厭倦,而開始徹頭徹尾地迷戀於傳統京劇,上一代的藝術。一經聽到周正榮、胡少安,更不能自拔。在偶然間聽到劉世勤的錄音,立即讓我稱奇,且很快被她勾走心魄。

2021年12月23日星期四

迎新-2022


寒冬一曲迎新歲,

物事茫茫送舊寰;

自負人生存宿志,

何言末路有時艱;

鑄鋒此地千秋業,

開刃他鄉頃刻間;

虎走牛移星斗煥,

老夫嘯傲踞東山。


注:

1.宿志:一向的志願,也作「夙志」。

《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王霸妻傳》:君少修清節,不顧榮祿。今子伯之貴孰與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慚兒女子乎。

2.星斗:

語出文章星斗,形容文章華美燦爛或滿腹經綸。

元·魏初〈滿江紅·借問中朝〉詞:元自有,談天口,初不負,經綸手。更詩書萬卷,文章星斗。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一折》:萬里雷霆驅號令,一天星斗煥文章。

2021年12月21日星期二

冬至日晨月

按:今天冬至,晨八點,竟是入冬最冷一日,零下四度,夜長未去,推開北窗,圓月當空,不覺有感,留影記言述懷-2021.12.21

芸窗天北月,

冬至陸歐晨;

日短嗟長夜,

天遙念故親;

新思頹俗鶩,

老眼貴清真;

翰墨身前事,

清輝掃客塵。

 注:

1.芸窗:書齋的別稱。金·馮延登〈洮石硯〉詩:芸窗盡日無人到,坐看玄雲吐翠微。明·朱權《卓文君·第一折》:靜守芸窗,僻居顏巷。

2.客塵:在旅途中沾染上的塵土,喻在外奔波的辛勞。宋·范成大〈題如夢堂壁〉詩:片雲不載歸夢,兩鬢全供客塵。

2021年12月18日星期六

乒乓“相”思

按:疫情一年又半,老之已知,深知體魄之要,隨重作馮婦,迫使自己運動,不顧疫情參加聯賽。歲末偶見五年前留照,感慨叢生。余幼年風生水起,不知努力亦不知報考志願第二為何物,一路走來,心高氣傲。脫略時輩,追慕前賢,所得全靠窮且益堅,老當益壯,故以此五言謝方圓(鄭天賜)兄留言。-2021.12.18

追思年少日,

出沒四城中;

體魄多姿采,

才華獨穎聰;

豪情殊世好,

逸興渺儕同;

放蕩青雲志,

身輕拔俗翁。


附:方圓兄臉書留言:

七絕詩配畫: 題維光兄“老夫聊發少年狂”照

拋球七寸搶一分,旋轉弧圈長短爭;年過古稀雄風在,童心未泯狂書生。


2021年12月14日星期二

仲冬述懷

自按:不覺又是仲冬,一年即逝,夜來讀史,學到暮年,想到深處,倍感陳寅恪之深刻,之獨立於世,之過人出世之處。“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殘餘歲月送淒涼;竹門松菊何年夢,且認他鄉作故鄉。”之切!

亦倍感此生生在一個無法選擇的時代,後知後學之艱難!猶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顧炎武之“道遠不須愁日暮”!誠如是也!因賦五言八句述懷。

2021.12.14

早春多夢夏,

歲暮覺冬長;

冷凈孤身客,

冰清異域腸;

雪瑩天壤迥,

夜染地時滄;

弘毅寒通日,

方知任重狂。

注:

1.陳寅恪,《憶故居》

序:寒家有先人之敝廬二:一曰崝廬,在南昌之西山,門懸先祖所撰聯,曰“天恩與松菊,人境讬蓬瀛。”一曰松門別墅,在廬山之牯嶺,前有巨石,先君題“虎守松門”四大字。今臥病成都,慨然東望,暮境蒼茫,因憶平生故居,賦此一詩,庶親朋覽之者,得知予此時之情緒也。

渺渺鐘聲出遠方,依依林影萬鴉藏。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破碎山河迎勝利,殘餘歲月送淒涼。竹門松菊何年夢,且認他鄉作故鄉。

2.《論語•泰伯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作為士人,君子,必須要有弘大的志向、堅毅的品質。

3. 顧炎武,《五十初度時在昌平》

居然濩落念無成,隙駟流萍度此生。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

常隨黃鵠翔山影,慣聽青驄別塞聲。舉目陵京猶舊國,可能鐘鼎一揚名。


2021年12月6日星期一

關於愛因斯坦對西方宗教及文化問題看法的討論

1】華川粉以及大陸所謂自由派知識人對於西方的認識,港臺獨派意識形態分子對於西方文化思想的認識是極為片面的畸變視角產物,而這個文化精神視角的畸變始於五四,百年前對於西方的理解及不著調地進口。其最核心的問題是對於基督教文化的理解,以及嚴重地受到了西方社會的某種基督教文化傾向的影響并被其左右。為此宗教問題,對基督教的看法,成了非常敏感的問題。

週末,還學文女士在推上發了一個關於愛因斯坦對宗教問題看法的手跡信件介紹,附了一段譯文:

 “上帝这个词对我来说不过是人类软弱的表达和产物,而圣经则是那些古老又十分原始的传说的一个集结。”——引自愛因斯坦給古特金德的信

附原文片段:Albert Einstein to Eric Gutkind

Das Wort Gott ist für mich nichts als Ausdruck und Produkt menschlicher Schwächen, die Bibel eine Sammlung ehrwürdiger aber doch reichlich primitiver Legenden. Keine noch so feinsinnige Auslegung kann (für mich) etwas daran ändern. Diese verfeinerten Auslegungen sind naturgemäss höchst mannigfaltig und haben so gut wie nichts mit dem Urtext zu schaffen. Für mich ist die unverfälschte jüdische Religion wie alle anderen Religionen eine Incarnation des primitiven Aberglaubens. Und das jüdische Volk, zu dem ich gerne gehöre und mit dessen Mentalität ich tief verwachsen bin, hat für mich doch keine andersartige Dignität als alle anderen Völker. Soweit meine Erfahrung reicht ist es auch um nichts besser als andere menschliche Gruppen wenn es auch durch Mangel an Macht gegen die schlimmsten Auswüchse gesichert ist. Sonst kann ich nichts „Auserwähltes“ an ihm wahrnehmen.“

它引起了激烈的質疑及討論。關於愛因斯坦的宗教看法,我發了多個推,作答如下:

2】愛因斯坦多次表述過:他不相信有肉體人身的上帝。但是在自然和人之外是怎麼回事,他同時認為人是不可能知道的,因為他相信,自然之如此,人卻能描述理解它,一定有原因,因此隨之而來的就是愛因斯坦強調的另外一點:人對人的認識能力之外的事情必須有敬畏心、神秘感、神聖感。

這兩點決定了中國的唯物主義者們根本不可能理解愛因斯坦思想,同時也決定了愛因斯坦的康德傾向及與馬赫等經驗主義者的不同。

3】其實,不僅愛因斯坦,絕大多數有獨立思索能力的西人,尤其是承繼古希臘思想的科學家對於宗教的認識都是如此。而即便最保守的宗教社會學家弗格林,由於強調宗教的超越性而明確地認為三千年來的西方宗教、基督教,都是“人說神話”,還不是真正超越性的基督教;而為此歐洲的問題都是因為政治化了基督教、替代宗教!

4】至於有網友認為,愛因斯坦的思想及超越性的宗教思想有些類似于孔子,對此我強調說,西方思想及二元論的知識框架和東方人的精神思想,完全是兩個形而上學前提,兩種認識論基礎——兩種文化,不可同日而語。

對這個問題,陳寅恪早在百年前明確地談到,所以這也是研究西學的我,對陳寅恪,還有齊如山五體投地之因。當代華人認識不到他們不僅全因大洋國的人的“故”步自封!也因五四所謂新文化運動引入的不過是對抗現代開放傾向,啟蒙傾向的romantic反向而動的“故基督教文化”而已!

 


5】有網友在我的推後為說明愛因斯坦思想,跟推了一段愛因斯坦語錄的中文譯本:

“人是是那个被称为‘宇宙’的整体在有限时空中存在的很小一部分。人体验到自己和自己的感受与其他部分是分开的,是他的意识的一个光学幻觉。追求从这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是真正宗教的唯一目标。不培养这种幻觉,而只是克服它,给我们提供了可实现的内心平静的途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對此,我因為不知原文出處,心有疑惑卻無法確定,雖然如此,卻感到茲事體大,故在未找到原文前還是跟推說:

 

這段話的氣味兒讓我懷疑

我曾經對一位網友說,看一個人的水平及思想只要看他的行文及使用的語言,常常是幾行字就可以見真章。我看李澤厚和高爾泰都是如此。有了基本的判斷,我是絕對不會再去閱讀那些浪費時間在得不償失的文字,只有必須要把他們作為辨析對象,要寫作的時候才會去閱讀。

好的文字則不僅需要讀,且反復讀。我購置王國維的書,十幾本裝陳寅恪文集,齊如山文集即是為此,雖然不是我的專業。而這個判斷能力反映一個人的感知能力。

 

2021年12月4日星期六

週末寓思於樂九推 ——蓬矢桑弧射四方(20211204)

1】無意中在臉書上看到這兩個帖子。很有感!一路走來,由於拒絕極權主義的黨文化,不接受那個社會的1949年後的知識界,竟然如同“挖了很多人的祖墳”!1999年,我寫《當代中國無大師》,一位因為八九年坐過監獄的異議人士氣勢洶洶地對我說:我是受北島影響的,你這樣說,我怎麼辦?這讓我瞠目結舌!

2】無獨有偶,95年的研討會中,一位89年由使館叛逃的所謂知識人拍案而起:說我是對中國知識界的污衊,侮辱十億中國人民。故我深知,思想的每個推進,如我對romantic的辨析,對於五四及余英時的討論……,不是開拓了討論空間,而竟然是讓一些人如喪考妣!

文學、思想、生活的探究,竟然是這種邏輯

 

3】有能力的人,關注的是問題及方法——基本訓練,他知道自己有能力談什麼及能談到何程度。

80年代末期我敢明確地對抗大陸學界,但看到林毓生余英時的文字,覺得不對勁兒卻不敢多言,因那是另一個範疇的問題,對抗的已不完全是意識形態;在方法和知識上我還是雛鳥,需積累探究,對話在20年後,果然如此。

4】我對林毓生和余英時先生的質疑不是觀點,而是方法及概念,他們對基本的方法及概念的理解完全是有問題的,而這個問題即如余先生所言,他是繼承了胡適以來的五四的傳統。所以五四傳統在根本的問題及方法上,在人的學術及思想的基本訓練問題上出了偏差。

我這一生,反叛走了二十年,走出反叛,基本知識及方法的訓練及積累又走了二十年。千真萬確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就是老雷這幾個最平常的字——求內心的平靜,對一個忠實於自己內心及自己智力的人來說是生命及生活的意義的真諦!他們無法欺騙自己!也正是在此意義上哈威爾說:如果為真實而生活,極權主義一天也存在不下去。

阿隆說:一個人可能成為馬列分子且有才智,但他不會是正直的;也有真誠正直的馬列分子,但他們卻都缺乏才智。

《極權與當代精英》一書下載地址(附自序)

有網友詢問我的《極權與當代精英》一書情況。下面是2007年我在鮑樸先生的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的PDF下載地址。在此也感謝鮑樸先生! https:// de1lib.org/book/15944709/ 16c8ac?id=15944709&secret=16c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