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8日星期二

四九七十二年記

四九煙塵來七二,

百年庶子至圖窮;

山河更浸耶團色,

老少多為變體蟲;

智短怡然諛媚骨,

行殘自帶溷軒風;

可憐此地多蟲草,

跳躑云高濘淖中。


注:

1.百年庶子,中共於1921年由西方借精引入且資助,庶出於東洲中國。百年後的西方相貌思想特征,以及與西方千絲萬縷,直接間接,相反相成及相輔相成特點盡出,難以掩飾。

2.耶團色,此指,極權主義問題專家弗里德里希認為,一個社會的基督教化是實行極權主義的必要條件。五四後,中國的精英逐漸為實行極權主義徹底地把中國社會基督教化。筆者認為八十年代的改革能夠對於穩定共產黨統治有成效,即是因為它依然屬於起自百年前的把中國徹底基督教化過程的一部分,符合了西方部分商人政客地緣政治經濟的利益。

耶團之深意則取陳寅恪思想:“今夫耶教不祀祖,又諸多行事,均與中國之禮俗文化相悖。耶教若專行於中國,則中國之精神亡。且他教盡可容耶教,而耶教尤以基督新教為甚。決不能容他教。謂佛、回、道及儒(儒雖非教,然此處之意,謂凡不入耶教之人,耶教皆不容之,不問其信教與否耳)。必至牽入政治,則中國之統一愈難,而召亡益速。此至可慮之事。今之留學生,動以‘耶教救國’為言,實屬謬誤。”

五四後以反傳統、文化革命起勢的中共,百年及72年的一切都應驗了陳寅恪先生的預言。

3.溷軒,廁所。

4.跳躑云高濘淖中,取唐·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跳躑雖云高,意不離濘淖。”

 

2021.9.30

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

中秋遣懷之三——月下

 按:八月中秋,異國他鄉,胡天北土,對月有感。此生此世,讀書做人,氣之所至,人來人往唯賢士,相識相知盡忠良,因成四韻。

中庭夜魄孤松影,

貫覧星河物華平;

壯步一生多慷慨,

老行八月漸傷情;

心思德國流光厚,

命感埃森耿木貞;

厭看身前虛望譽,

標新領異自清名。

注:

1. 夜魄,月亮。

2.借德國譯音“德”字之意——德澤廣厚,光耀後世。《穀梁傳•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3.借埃森譯名之木意——貞木,松樹別名,亦指堅強耐寒,經霜雪而不凋的樹木。《宋書•卷八一•顧覬之傳》:“故疾風知勁草,嚴霜識貞木。”

4.清名,宋·蘇軾《次韻王滁州見寄》詩:“笑捐浮利一雞肋,多取清名幾熊掌”。 《南史·卷三十·何尚之傳》:“獨立不群,所交者必當世清名。”

 

2021.9.21 德國·埃森

2021年9月18日星期六

中秋遣懷之二——望月

知君何事來歐陸,

月過埃森別樣明;

夜夜投窗星漢韻,

辰辰潤戶壑霄聲;

蒙求宇內鳴書契,

道問天涯考跡名;

大塊茫茫秋士強,

斗山爽顧事時氓。 

注:

1.星漢:取曹操《步出夏門行》:“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2.壑霄:聳壑昂霄,矗立群山,昂首雲霄。《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傳》:“僕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為國器,但恨不見其聳壑昂霄云。”

3.蒙求:取唐李瀚訓蒙之書名,泛為文字之蒙求,啟蒙之求取。

4.《莊子·天地》:夫子曰:“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無以鳴。故金石有聲,不考不鳴。萬物孰能定之!

4.大塊:指大地。《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扶我以老,息我以死。”

5.秋士:年老的文人。《淮南子·繆稱》:“春女思,秋士悲。”,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6.斗山:《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贊曰》:“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也作“斗山”、“泰斗”、“山斗”。 泰山為五嶽之首,北斗星為眾星中最明亮之星。

 

2021.9.21,德國·埃森

2021年9月17日星期五

中秋遣懷之一——憶故友-都不料


按:

月行中天漸圓,三秋不覺近半,但想老友凋落,深感人間孤獨。……惆悵、悲涼,唯有冷月蕭風。——感今懷昔、因湊四韻,以念一路走來已駕鶴西去的故交老友趙葆禹、馬元德、高王凌……。

 

2021.09 德國·埃森

 

飄蓬斷梗消塵緣,

世事相隨近百年;

歲往中秋常話聚,

年來衰老始言煎;

長空廣祐親朋誼,

明月多傾故友憐;

孰道星繁都不料,

浮雲撒痛淚秋篇。

注:

趙葆禹,我1974年到北京西城86中教物理,78年併入29中的同事,至交契友。他1960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80年代中期轉到北京師範學院學報,90年代初期英年早逝,每每憶及,心痛不已。

馬元德,著名翻譯家,2014年辭世,我以前有文字悼念。

高王凌,人民大學清史教授,幼時清華附中學友,1963年相識,相交、相知五十五年後,2018年辭世。 

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

我為什麼說余英時先生有學識沒有學術(下)——從現代學術研究的特點究竟是什麼談起

余英時先生自承繼承了五四及胡適,為此也可以說他順時贏得了生前名,但是正因此,卻也承繼了所有胡適最弊病的地方:在思想上引入的是西方舊文化——羅馬化的世俗宗教化學術;在方法上則是最要不得的“格義”。這兩點都是陳寅恪先生一生對抗、摒棄的治學態度及治學方法。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極大的遺憾!

細究余先生的學術,身後留下的竟然是債!債留子孫——這更是帶有苦澀的遺憾!

——引自筆者答友人

 

下部:


觀察滲透著理論,描述分析余英時先生學術工作特點的時候可以有不同的視角——可以從西學的角度,也可以從中學的角度;西學又有兩種傾向。

中學非我的專業,我關注的方向始終是文藝復興以來的啟蒙思想,經驗主義哲學,可以說是庫恩理論的思想源泉。為此,下部我將繼續從我所理解的現代西方學術,從庫恩理論出發來描述我對余英時先生的學術思想及治學的認識。

 

6.庫恩理論與對學術研究的不同規範的認識

 

七十年代中期後,余英時先生經常談論托馬斯•庫恩和韋伯。這兩個人代表性的思想,尤其是庫恩,都是對於如何看待基本的學術研究方法及態度問題的觀點及討論。

庫恩從對科學革命問題的研究辨析中,深化了、具體化了對於學術研究的認識論問題的認識。具有革命性變化的科學理論的變遷,不是發展的結果,而是形而上學前提的不同導致一系列的範疇規範的不同,從而導致新的科學理論及範式。它是人的不同精神,不同思想方式,乃至不同生活方式的結果。為此,在我對於布拉赫和孔策,與德國傳統歷史學不同的認識及辨析中,我深切地認識到,庫恩的分析模式,對於何為現代學術的認識,提供了一個最好的說明框架,而反之,布拉赫和孔策的爭論為說明庫恩的理論同樣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案例。

為此,這就讓我們看到,對於什麼是現代學術研究,如何評價余英時先生的工作,首要的是認識論基礎,方法論問題,而不是政治觀點、政治觀念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要做的是對於余英時先生學術工作的研究性質的認識,而不是政治觀點及態度問題。而這在如今的人文領域就涉及到三個方面或領域工作的辨析。

1.對於西方當代史學等學術工作的認識

2.對於中國史學的認識;

3.關於文獻學問題。

2021年9月13日星期一

現代學術研究的特點究竟是什麼?——兼談我為什麼說余英時先生有學識沒有學術(上)

攝於2021.9.14削髮後

在能夠接觸到他的學術後的三十多年來,到了自由社會,我有了很大的變化及進步,所以對他的看法也逐漸明晰,很多看法只是在近年才認識到的。

開始時,對他們這代能夠在自由社會受教育成長的人很是期待,但是走下來發現,他們——余英時和林毓生們的感知和思索,提問題、回答問題的能力,沒有衝動要脫“俗”,從而使自己失去了敏感。亦或反之,他們沒有敏感,所以只能留在那個層次。
——引自筆者答友人


概述:要想正確評價余英時先生的學術则必須回歸基本的問題:何為現代西方學術,何為中國學術?本文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從戰後德國新舊學術及精神思想的對抗及轉化,描述辨析了在西方近代及古希臘以來的思想史上的兩種不同傾向的治學特點,介紹了何為現代學術。下部概述了西方學術的二元與一元傾向,知識論與本體論、真理論、學術與學說的區別,並進而以陳寅恪為案例,以他和西方學術的兩種傾向,和中國學術的關係及態度,從而說明余英時先生的學術究竟是一種什麼性質的學術。

本文上下兩部分以庫恩思想為框架,從兩個方向論述了何為現代學術,第十小節則再次概述了全文,因此,三段寫法,都可以分别單獨成文。

目錄:

上部:

1.戰後德國新舊學術精神對抗及轉變的啟示;

2.布拉赫帶給戰後德國學界的現代歷史學;

3.德國新舊學術及精神在認識論方法論上的對抗;

4.西方思想史中的二元與一元、學術辨析與專斷學說、知識與真理的不同傾向;

5.再談現代學術的認識論、方法論及古希臘性的特點。

下部:

6.庫恩理論與對學術研究的不同規範的認識;

7.從庫恩理論看中國文化學術研究與余英時先生的工作;

8從陳寅恪先生的治學看余英時先生的學術;

9.再談余英時先生的治學問題;

10.結語。

 

上部:

 

在紀念五四百年的文章中,我第一次提到余英時先生有學識而沒有學術。現在由於余先生辭世,如何評價余英時先生的“學術”工作,使得這個問題進一步引起人們的注意。鑒於大多數人並不明白我說的究竟是什麼。為此有必要对這個問題做一個簡潔的澄清。

要理解我的這個看法究竟指的是什麼,就需要認識到三個問題:一.文獻學,二.現代學術,三.中國學術,它們的特點各是什麼。對於這三個問題,我認為核心問題是對於究竟什麼是我們所說的“現代學術”的認識。認清這個問題,何為中國學術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究竟什麼是現代學術,恰好是我的專業關心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圍繞這個問題討論。

2021年9月7日星期二

新文預告:現代學術研究的特點究竟是什麼?——兼談我為什麼說余英時先生有學識沒有學術(上)(下)

在能夠接觸到他的學術後的三十多年來,到了自由社會,我有了很大的變化及進步,所以對他的看法也逐漸明晰,很多看法只是在近年才認識到的。

開始時,對他們這代能夠在自由社會受教育成長的人很是期待,但是走下來發現,他們——余英時和林毓生們的感知和思索,提問題、回答問題的能力,沒有衝動要脫“俗”,從而使自己失去了敏感。亦或反之,他們沒有敏感,所以只能留在那個層次。——
引自筆者答友人

概述:


要想正確評價余英時先生的學術就必須回歸基本的問題:何為現代西方學術,何為中國學術?本文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從戰後德國新舊學術及精神思想的對抗及轉化,描述辨析了在西方近代及思想史上的兩種不同傾向的治學特點,介紹了何為現代學術。下部繼續闡明西方學術的二元與一元傾向,知識論與本體論、真理論、學術與學說的區別,並進而以陳寅恪為案例,以他與西方學術的兩種傾向,和中國學術的關係及態度,說明余英時先生的學術究竟是一種什麼性質的學術,我為什麼說余英時先生有學識但沒有進入當代學術研究領域。

本文上下兩部分以庫恩思想為框架,從兩個方向論述了何為現代學術,而小結部分則再次概述了全文,因此,三段寫法,既可以作為一篇也可以分別單獨成文。全文大約兩萬兩千字。

目錄:

上部:

1.戰後德國新舊學術精神對抗及轉變的啟示;

2.布拉赫帶給戰後德國學界的現代歷史學;

3.德國新舊學術及精神在認識論方法論上的對抗;

4.西方思想史中的二元與一元、學術辨析與專斷學說、知識與真理的不同傾向;

5.再談現代學術的認識論、方法論及其古希臘性的特點。

下部:

6.庫恩理論與對學術研究的不同規範的認識;

7.從庫恩理論看中國文化學術研究與余英時先生的工作;

8從陳寅恪先生的治學看余英時先生的學術;

9.再談余英時先生的治學問題;

10.結語。


七律二首-亂世凶年又歲末之二

龍蛇歲月世情煎, 劣匠陳詞濫半仙; 鼓譟冠猴臨北美, 投林雀鶩過瓜田; 盈虛禍幸掃幽夢, 閉塞傷嗟悲幕煙; 寂寞天涯多逸想, 清寅海角不更弦。 2024.11.20 德國·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