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8日星期日

七律-文化別裁

按:近日聽杜普雷的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對比了西方演奏家的詮釋後,不意間亦對比了幾位中國演奏者的詮釋。如此,對文化、社會對人的侵蝕及雕琢印象頗深。不想昨日看到今年西貝柳斯獎小提琴競賽第一名南韓樸秀藝的錄像,臺風、氣韻,演奏內涵,竟出今日世界,令我驚異。是故短文感思外,更湊成七律別裁一闋,以示文化問題對我的觸動。

晚歲吟詩五味陳,

傷春黯夏六情醇;

格知度智真非假,

內化修文假不真;

只恐隨波迷就道,

猶能守拙結交新;

零丁疲暮別材少,

幸有天邊一二人。

 

註:

頷聯:

格知:格物致知。此處借舊稱西學自然科學為“格知”而指西學。自然科學代表的是西學中來自古希臘的求知及知識。由於其基礎涉及的是人的感知所知的實還是虛,為此可以對智力及知識做真假判斷度量。

內化:中國文化傳統的文化。文化本意是向內,向精神思想的修及反思。內化涉及的是人的氣韻。腹有詩書氣自華,假的真不了。內在的沒文化一定顯現在外在的舉止形貌上。

尾聯:

疲暮:疲暮逢君,晚年遇才。南史·卷二二·王筠傳:自謝朓諸賢零落,平生意好殆絕,不謂疲暮復逢於君。

別材:另具材質,別出才華。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天邊一二人:天涯知音不多卻網上比鄰而存。

 

2025.6.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散論極權主義研究的認識論方法論問題(下)——最近四十年極權主義研究的新問題新領域

按: 筆者一九八八年第一次走出國門,四十歲時被稱為德國波普學派的代表人物,哲學家漢斯 • 阿爾伯特( Hans Albert , 1921-2023 )點撥引導到 ideology ,觀念學說即意識形態問題,極權主義問題研究,一九八九年受到他的直接的申請資助研究的學術性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