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星期一

五律-晚秋

按:過了中秋,雨來節去;黃肥紅溢,又是晚秋。歲暮回首、思一生思想追求之路,常有窮途末路之危,罕見暗室逢燈之幸;不覺 “春來秋去泉東瀉,芳顏不似前瀟洒”,因發八句世事如此,只望自己有成,豈待絕渡有舟

斑斕晚色濃,

樹老動天容;

世態炎涼了,

秋光磊落重;

窮途多險徑,

暗室罕燈逢;

歲暮尋遐跡,

疏枝曠逸蹤。

註:

1. 春來秋去泉東瀉,芳顏不似前瀟洒:取自, 群音類選•清腔類•卷四•山坡羊套江兒水曲。

2.秋光:雙義。

3.遐跡:遐,以前、遙遠、逝去。此處前賢、前人行跡。

4.逸:多意。隱逸、超逸、橫逸……


2025.10.13


2025年10月6日星期一

極權主義研究中的共產黨問題(上)

1】“極權主義研究中的共產黨問題”之緣起

 

A.這篇文字是我多年來的讀書筆記的積累,基本觀點都不是我的。主要內容或直接、或間接概括總結了極權主義領域中的一些專家的論述,只有隨感是我的。

我之所以記下了這些筆記,是因為在過去一百年的西語界,共產黨問題幾乎是極權主義問題的同義語。極權主義與共產黨問題具有完全相同的問題。在研究極權主義問題的時候,即便在討論法西斯及納粹問題時,直接面對的也還是包括共產黨問題。所以在研究極權主義的三十六年中,甚至可以說,在我反叛出自己社會的文化及思想的五十六年中,我幾乎每天都在和這些問題對話,審視這些問題。由於這個經歷,我可以肯定地說——我身上的讓大陸知識界不快,讓我曾經的那些“自然辯證法界的導師們”覺得我的氣質讓他們感到猶如眼中釘、肉中刺,全因為如此,

就是因為我身上帶著這些這樣的學術研究的思想、語言及語言方式的氣味兒。我至今無法與有任何一種共產黨氣味的存在融合。

 

B.我之所以整理這些在西方學界老生常談的筆記,讓它們重新在中文世界出現,還因為這些淺顯的事實和道理,在中文世界竟然是一個“盲點”,竟然“看來熟悉”,卻幾乎很少有人如此面對這個由西方衍生、私生的中文世界的共產黨極權主義。

2025年10月4日星期六

七律-乙巳中秋之二·老成

老去中秋踞嘯歌,

通言警世憫懷多;

天河月色涵今古,

海宇孤光感爛柯;

比事魂勞文浩蕩,

緣何夢斷筆婆娑;

干雲俠氣耕耘實,

志節名操砥礪磨。


註:

1.踞嘯歌:箕踞嘯歌,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 晋文王 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於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2.天河:天空聯亙如帶的星群。張元幹·石州慢·雨急雲飛: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2025年10月3日星期五

七律-乙巳中秋之一·夜思

月下天高秋意長,

清幽夜學浸蒼涼;

重溫不啻覺他願,

再夢翻成望故鄉;

憶到雙親傷徹骨,

愁懷九眷愧中腸;

危途暮鼓晨鐘在,

亂世寒窗徑守常。

 

註:

1.夜學:唐·孟郊·夜感自遣:夜學曉未休,苦吟神鬼愁。

2.不啻:不止、不僅;如同。

3.覺他:佛教用語。既已自覺,又教授佛法使他人了悟,脫離生死輪迴之苦,稱為“覺他。

4.九眷:所有親眷。

5.愧中腸:曹植·送應氏詩二首之二: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杜甫·贈衛八處士: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6.暮鼓晨鐘:借佛寺中朝課之前及熄燈之前之敲擊鐘鼓,警惕、自勵。

7.寒窗:苦讀。

8.徑:A.道路;B.直接,竟然。

9.守常:固守常法。

七律-乙巳亂世八月感之二·八月

昨夜星光昨夜空,

書窗眺望碧霄中;

佳辰月送秋高氣,

寄興雲傾夙曲衷;

落葉於人雖不異,

衰年與跡豈相同;

風霜透徹生花筆,

老樹盤根矍鑠翁。

 

註:

1.首聯:翻自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2.夙:A.舊的、以前的,如夙話。B.平常的、一向的,如夙願、「夙志」。

3.曲衷:衷曲,內心的情意。

4.生花筆:夢筆生花。

5.老樹盤根:基礎穩固。

6.矍鑠翁:老而健。

 (照片拍自書房南窗)


2025.10.3

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

散論極權主義研究的認識論方法論問題(下)——最近四十年極權主義研究的新問題新領域

按:

筆者一九八八年第一次走出國門,四十歲時被稱為德國波普學派的代表人物,哲學家漢斯阿爾伯特(Hans Albert1921-2023)點撥引導到ideology,觀念學說即意識形態問題,極權主義問題研究,一九八九年受到他的直接的申請資助研究的學術性的推薦信支持。這封推薦信清楚地點明學術研究與意識形態的不同。由此,一路走來三十六年,受到德國自由主義政治學教授布拉赫(D.Bracher)、達倫道夫(Ralf Dahrendorf1929-2009),以及邁爾(Hans Maier)教授等的著述深刻影響,關於極權主義問題寫出二百萬以上文字。於此可以明確地說:

中文界極權主義研究,是阿爾伯特及其德國批判理性主義思想——波普學派直接播下的種子萌發,其後受德國戰後學術界研究成果的深刻影響展開的。(2025.9.29


正文:


.冷戰後的極權主義研究的變化及其焦點問題

 

10】在我看來,一九四九年後的中國大陸,是一部極權主義概念及理論研究概念史的經驗案例,處處嚴絲合縫,且劇情變化亦步亦趨。而最近四十年更是如此。就極權主義已經有的,認識到的內容來說,大陸可謂毫無新意地遵循了舊版極權主義劇本的內容。不過是就其形式來說,由於極權主義是西方近代化帶來的問題,伴隨西方經濟、政治的變化,尤其是二戰、冷戰的結束,作爲僅存的,嚴守了斯大林時代的底綫的中國大陸,演繹出很多舊中有新的內容。這個內容由于是在一種純粹的西化,意識形態化的基礎上發生的,因此為研究另一時期的意識形態的時代,極權主義的時代,西方社會的特點,如實驗室條件下的一個試驗那樣,不僅爲研究極權主義,也為研究後基督教的西方提供了很多新的視角。

那麼,作為當代極權主義問題研究教科書式的案例的中國大陸,究竟應該如何描述它最近四十年的變化及其現狀,應該如何把握它的現狀及變化;中國大陸的這些變化究竟又能給極權主義概念及理論帶來什麼性質的新認識?

若想釐清這兩個問題,則還是要回到西方,首先是因為它們同樣涉及極權主義概念及其理論的發源地——當代歐美對於極權主義,以及其類似於它的這些問題的研究現狀。西方學界的研究現狀顯示的是這一理論自身能力的調整。其次則是中國的變化如中國極權主義的產生一樣,發展依然是與其母體緊密相連。

極權主義的母體是西方,不是隨口而言的事情,而是千真萬確、能從各方面確認的客觀性的判斷!看不到這點而談論極權主義,就是一種不著調!

 

2025年9月23日星期二

散論極權主義研究的認識論方法論問題(上)——冷戰結束前的極權主義研究學術特點及其問題

筆者一九八八年第一次走出國門,四十歲時被稱為德國波普學派的代表人物,哲學家漢斯阿爾伯特(Hans Albert1921-2023)點撥引導到ideology,觀念學說即意識形態問題,極權主義問題研究,一九八九年受到他的直接的申請資助研究的學術性的推薦信支持。這封推薦信清楚地點明學術研究與意識形態的不同。由此,一路走來三十六年,受到德國自由主義政治學教授布拉赫(D.Bracher)、達倫道夫(Ralf Dahrendorf1929-2009),以及邁爾(Hans Maier)教授等的著述深刻影響,關於極權主義問題寫出二百萬以上文字。於此可以明確地說:

中文界極權主義研究,是阿爾伯特及其德國批判理性主義思想——波普學派直接播下的種子萌發,其後受德國戰後學術界研究成果的深刻影響展開的。(2025.9.29)


極權主義概念是由于以往任何專制形式的描述術語都無法適用于描述俄國十月革命帶來的專制、意大利法西斯分子建立的法西斯主義制度以及稍後的德國納粹政權,因此而產生的。

這個概念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一經産生,就開始被廣泛地接受,幷且在二次大戰後的冷戰中逐漸成熟成爲近代產生的政治學中的一個專門研究的課題。

由于這個概念描述這一發生發展於二十世紀的歷史及各階段的現實現象有效、銳利,因此引起東歐共産黨集團,以及很多傾向與共産黨的西方左派人士的反感及對抗。很多人乃至東歐共産黨集團政府養育的知識人也開始參與對于極權主義的討論,但是無論在極權主義研究的概念史對哪方面問題的討論,凡是共產黨社會的意識形態分子談論極權主義問題的,沒有一個不是走味及荒腔走板的。

這一產生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概念,在其後的歷史中被廣泛地接受,不再引起直接的爭論,成爲描述共産黨社會的專門術語,被學界認爲取得了全面的成功及勝利是在一九八九年柏林墻倒塌,東歐共產黨集團崩潰以後。雖然如此,但是對極權主義問題的研究幷沒有停留在原地,而是在其後很多新的現象及討論中大大地深化了。

這個深化使得極權主義問題完全在一個更爲具有普遍性的文化及歷史的基礎上,另外一個維度上進行了討論。這一討論的變化軌迹在歐洲極爲明顯,思想上以反思過去七十年尤其是冷戰時期的歷史,《共産主義黑皮書》及《過渡期刊》的討論爲開始,以《過渡期刊》的封刊,新學術刊物的準備爲轉折。政治上則以中國共産黨政權的穩定及發展,俄國共産黨的變體,普京發動國際性戰爭,以及美國川普上臺、不再被作爲民主國家的符號、以美國第一這樣的意識形態作爲美國的符號等問題為核心。

五律-晚秋

按:過了中秋,雨來節去;黃肥紅溢,又是晚秋。歲暮回首、思一生思想追求之路,常有窮途末路之危,罕見暗室逢燈之幸;不覺 “春來秋去泉東瀉,芳顏不似前瀟洒”,因發八句 。 世事如此,只望自己有成,豈待絕渡有舟 。 斑斕晚色濃, 樹老動天容; 世態炎涼了, 秋光磊落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