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7日星期二

何祚庥的攻擊,讓我欣慰

按:

我這一生前期的工作及追求,讓我感到欣慰的不是自己的文字,而更是由於幾次遇到想要徹底毀滅我的攻擊,而讓我在當代大洋國的思想史上一定會留下自己追求的軌跡。因為這說明我早期粗糙的文字的衝動、追求的傾向,也因為我涉及的是問題和思想,而不是個人的那些雞零狗碎的生活及思想私事,即它涉及我提出了哪些問題,推崇了什麼方法,冒犯得罪了什麼思想、什麼性質的人。

這幾次事件及留下的文字記錄其中包括何祚庥以及我曾經的導師。而涉及的問題的性質則雖然表面看來不一,但是實際在基礎及知識背景上卻是一個——馬列主義的意識形態。我不認同他們,斷然而毫不拖泥帶水地拒絕他們,認為他們不是學術,是政治宣傳,是世俗教會的教士及其教義推廣。在學術領域拒斥馬列主義從語言上方法上最根本的認識論問題上是我前期工作的最大特色它甚至貫穿了我一生這其實也是近代啟蒙運動的精神及思想的基本精神。

雖然有上述經歷,但是我必須承認,在我出國以後,真的全面地接觸到一個正常社會的學術,進入場地時才發現——四十歲的我還是一隻雛鳥,我雖然已經清空了箱子里所有的垃圾,並且重新打造了一支新的箱子,但是,它還是空的,能否裝載上好的內容,裝載上多少,要全看我在未來的努力了。不過好在我已經把那些陳詞濫調,那個蛤蟆吵灘拋在了身後,不再受那些東西的干擾了。現在又三十年下來,無論我做了多少,是深是淺,我可以欣慰的是,我誠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耐得寂寞地走了下來,留下的是扎實的文字。

基於這個原因,我把何祚庥的文字轉附在下面,作為說明一個生活在大洋國的年輕人覺醒時期,重新走向學術之路時期的記錄。——2024.2.28

 

何祚庥·一場有關範疇體系的爭論

(節自《一場論戰的記錄——談<論馬克思主義自然哲學>》)

“近代科學精神本身是寬容的”及重貼按語 ——怎樣實現學術民主?(原載1986,11,24人民日報)

近代科學本身是寬容的——怎樣實現學術民主?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仲維光

(原載人民日報19861124日)

 

按:我那一代人,操著新話新思維的一代,當然也可以稱真理部培育的紅衛兵一代,直接影響造成了生於六十年代的八九一代,以及生於七十、八十年代的“後八九一代”精神及知識狀態。

而這個從來沒有改變的真理部塑造的精神氣圍,反過來又使時至今日我那一代人竟然仍舊沾沾自喜地回憶在八十年代的操著舊語言的所謂新思想。

鑒於我那一代人對這五十年的影響,現在重貼這篇人民日報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四號上對我的採訪,它說明——在八十年代,也還有另外一種不僅被當局,而且被那些自以為是,卻對固有的黨文化沒有任何改變要求的所謂知識精英們,直接排斥的追求。

這篇文字是我在《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上發表了那篇質疑自然辯證法的存在的文章“是自然辯證法,還是黑格爾的自然哲學?”一文後,人民日報記者祝華新到許良英先生家採訪我們的讀書班後,決定採用對我的個人的採訪,整理發表的文字。文章發表後,李澤厚的研究生王至元——我清華附中時高我一年級校友,清華大學大右派徐璋本的兒子,原名徐經熊,特別到人民日報投訴我,說我煽動學運。在那前後,我已經受到國內自然辯證法以查汝強、何祚庥為代表的各類人的批判及封鎖。由於發不出聲音,以及國內資料及眼界限制,我於八八年來到德國。未料此別,竟成了我下半生的開始。究其原因,全在於知識和思想,我和大陸知識界格格不入,他們無法容忍我。所以這篇文字在那些人仰望的黨報上發表,實屬偶然且只為我招來更多的憎恨!

——2024.2.27

 

研究生階段,我就與導師許良英先生爭論一個問題:究竟是科學發展需要民主,還是科學發展本身帶來了民主!我認為,從伽利略、牛頓以來的近代科學帶來了一種寬容的精神,帶來了一種民主自由的意識,從而為近代民主政治奠立了科學基礎。

從亞里士多德物理學到牛頓物理學,是科學方法的一次歷史性的轉變。科學研究的終點從事物“為什麼”會發生,轉向事物是“如何”產生的。“知識論”取代了“真理論”。人們不再認為自己能夠窮盡真理,而承認自己只能客觀地描述事物運動的狀態。例如,物理學家不再沉溺於對力的本質的探索,而把注意力投向了對運動側變化的描述,而現代科學則進一步認為人們根本不可能客觀地、中性地描述,“任何觀察到的現象都滲透著理論”,從決定論模式轉向了非決定論模式。

近代科學的發展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人們逐步從獨斷論的框架中走出來,從教條的傳統中走出來,釀成一種以寬容為主要特征的新的思考方法。科學發展打掉了人的妄自尊大,使人類變得謙虛起來。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麥克斯·波恩說過:“我確信,像絕對的必然性、絕對精確、最終真理等觀念,都是應當從科學中排除出去的幽靈。”“在我看來,這種思維規則的放鬆,是現代科學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福音。因為我覺得,相信只有一種真理而且自己掌握著這個真理,這是世界上一切罪惡的最深刻的根源。”托馬斯·庫恩則認為:“只能說某門理論包括多少預見性。”這樣,科學研究、科學理論的多樣性就顯露出來了。

我國科學界共同的科學信念、範式尚未形成。在學術研究中,往往我們提出問題的角度就註定不可能出現突破性進展。五四以來中國科學界放眼世界,著力引進近代科學精神,可惜在解放後這種努力中斷了。反思我國從釀成“文革”到“文革”浩劫的歷史,就有抵制、對抗科學精神和近代文明貫穿其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革”有點像十九世紀的“維也納同盟”。三十多年的教育留給我們很多獨斷論的東西,“如入鮑魚之肆,久聞不知其臭”。如哲學與科學的關係,我們總是把哲學凌駕於科學至上,對科學發號施令,裁判科學,總是想從外界加個框架給客觀世界。

關於哲學家不懂科學卻對科學指手畫腳的現象,有兩個明顯的例子,一個是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另外一個則是曾經出現於當代蘇聯、東歐和我國的情況。例如對遺傳學的干擾,對相對論、大爆炸宇宙學的批判等。

目前,我們在討論如何實現學術民主時,必須站到推崇寬容之道、民主意識的近代科學精神這個基礎上來,砸碎專制、獨斷的封建枷鎖,尤其需要對知識界進行“近代科學精神”的“啟蒙”。

(本報記者祝華新採訪整理)

2024年2月23日星期五

七律•老來逢春-老樹抽萌無舊曲

春寒料峭動新程,

物是人非亦覺萌;

水遠山長依反路,

風淒雨苦著翰城;

此生縹緲承前志,

异地蕭條秉筆情;

洗就才思辭廟曲,

清詞練達老成聲。

註:

1.萌:草木初生的芽。韓愈、劉師服、侯喜、軒轅彌明·石鼎聯句:秋瓜未落蒂,凍芋強抽萌。

2.反路:雙義。,A. 歸路。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徒念關山近。終知反路長。B.反叛之路。

3.翰城:翰墨、書籍之城。

4.前志:余一九六八年底立志步入人文學科,六九年夏末走上反叛之路——力圖釐清當代中國文化及思想問題,走上不歸路,至今已五十五年。

5.辭廟:辭別宗廟——離開祖先創建的國家。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6.清詞:清詞麗句,清新華麗的文句詞藻。杜甫·戲為六絕句: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7.老成:A.杜甫·戲為六絕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B.閱歷多而練達世事的人及年高德劭者。

 

2024.2.23

2024年2月8日星期四

關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帶來的白話文的看法















1.

臘月二十四,南方小年,婉清發文:

“人之耳目,以聰明為貴。而人未能開其明,通其聰者,囿於聞見,偏聽偏信也。古之君,不聞民氓之謠言而內自省則國不治,不納卿士之箴訓而善其諫則朝政危。今之網絡,天下之耳目若己之耳目也,天下之心慮若己之心憂也。而人不聞於四海,唯奮私智。何也?心蔽障而不知,不納多元,不通人情,故世亂。”

 

我與林婉清小姐文字相識是在二〇二一年五月,在網絡上由於我對Romantik運動看法,強調這個單詞絕對不能翻譯成“浪漫主義運動”——浪漫這一新創的中文術語和Romantik運動的核心——宗教性,風馬牛不相關,引起爭論而偶然相逢林婉清小姐的文字。其字裡行間的氣韻讓我驚奇,說她是年輕人,她文字老道,說她是受臺灣教育而來,卻透著一種清新俊逸、銳利肅殺,再看她一連數年、近百個推,都是三晉山河的廟宇古寺,江山勝跡。她如何可能居大陸如此久,有如此堅持?好奇之餘更看了她其它文字,並且知道她是個大陸學子。

她的文字清晰地分成兩個領域,寫中國文化問題用文言文,討論思想用白話文。這一清晰的文字軌跡在陳寅恪之後的兩三代人中可謂是鳳毛麟角。而她卻竟然是生於外省、長於外省的九〇後。這不僅讓我嘖嘖稱奇,而且感到“江山代有人才出”

談到如今鮮有人加持的文言文,它在五四前後的那一代人中,還很有一些先生,如陳寅恪先生那樣終生堅持文言文,拒絕使用白話文。到了我這一代人,由於生下來就浸泡在白話文中,認為文言文到白話文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所以不僅無人有眼界、有膽略及功力堅持,而且更是已經對此無法理解。我直到四十歲後才由疑惑而開始思索陳先生為何如此堅持問題,經過十年思索逐漸理解到這一堅持的文化及學術基礎。我是學西學的,所以,看了她的努力,我希望能用西學的思想框架,就此問題進一步為下代人描述出這個現象及其基礎:

這也就是說,這一堅持在認識文化問題中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意義,從而讓這一堅持及其後人在治學中,在中文文化作為“知識”存在上,有明確的認識及理直氣壯的堅持。

如此,就可以讓中文界的“西學”與“中學”可以更為清晰、純粹地發展——讓西學歸西學,中學歸中學,不再是張冠李戴、指鹿為馬的風馬牛。為此,藉林小姐上面的這個文言推文,我概述了自己的看法。很高興,這幾個推引起了關注及爭論,乃至討伐。

2024年2月4日星期日

七律-龍年·仰天

逢年總願誦同歡,

到老平常備自安;

九種龍生天造异,

千般運道世多端;

寒窗半百雕成命,

逆勢孤身論築壇;

際會風雲時變色,

文章倒瀉是波瀾。

註:

1.仰天:仰望著天空。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酒後耳熱,仰天撫缶,而呼嗚嗚。

2.九種龍生:俗傳龍生九子,種種不一,各有所好,表現不同。比喻同一祖宗所傳下來的子孫,也有品行不同。

3.成命已定的天命。陶淵明·感士不遇賦:奉上天之成命,師聖人之遺書。

4.筑壇:築壇拜將,典出《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後用以指拜人為將帥。

5.際會風雲:風雲際會,才士賢人為時所用。秦韜玉·仙掌:為余勢負天工背,索取風雲際會身。

6.倒瀉:方干·越中逢孫百篇:上才乘酒到山陰,日日成篇字字金;鏡水周迴千萬頃,波瀾倒瀉入君心。

 

2024.2.4

七律-龍年賀歲

年來歲末語心長,

歲去年初拜吉祥;

往事遺踪飛老筆,

餘生將晚奉平章;

鴻裁窘迫三朝瘴,

鵲噪承趨四代盲;

莫對寂寥愁日暮,

龍驤亦或到家鄉。

 

註:

1.語心長:髮短心長,年紀雖老,但智計深長。語本《左傳•昭公三年》:彼其髮短而心甚長,其或寢處我矣。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雖然我六旬過血氣衰,我猶敢把三五石家硬弓開,便小覷的我心長髮短漸斑白,我可也怎肯伏年高邁。

2.老筆:唐·李白《題上陽台》詩:“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

3.平章:評論、品評。宋·張元幹〈賀新郎·曳杖危樓去〉詞: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

4.鴻裁:文章體制。取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故才高者菀其鴻裁,中巧者獵其豔辭,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

5. 三朝:A.正月初一為一歲年、月、日之始,故稱正月初一為“三朝”;B. 三個朝代或三個帝王。宋·蘇軾〈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6.四代盲:五四新文化運動後的幾代人。

7.龍驤:A.雲起龍驤,豪傑乘時興起;B.龍驤虎視,《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

 

2023.12.25 德國·埃森

七律二首-亂世凶年又歲末之二

龍蛇歲月世情煎, 劣匠陳詞濫半仙; 鼓譟冠猴臨北美, 投林雀鶩過瓜田; 盈虛禍幸掃幽夢, 閉塞傷嗟悲幕煙; 寂寞天涯多逸想, 清寅海角不更弦。 2024.11.20 德國·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