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

秋雨

按:歷來有女傷春,士悲秋,一周來夜夜秋雨大作,催思催夢,為人難免不入“歷來”,感一生之路漫漫……,感為人之幸運——人之為人在於有感。“默念平生固未嘗侮食自矜,曲學阿世,似可告慰友朋。”(陳寅恪語) ——2021.8.30

瀟瀟夜雨催寒早,

化夢聲聲迸逝川;

負笈擔簦聽四季,

披星戴月見他年;

生於何代不由己,

活出哪般在奮然;

五彩凝毫平日事,

樓臺九起仰天天。


注:

1.迸逝川:取南朝宋·鮑照“松柏篇”:“東海迸逝川,西山導落暉”。

2.負笈擔簦:背著書箱及有柄之笠外出遊學。

3.彩筆:五彩之筆,喻指華美豔麗的文筆。《南史•江淹傳》:“又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4.末句取“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台起於壘土”。

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

自題自拍像

按:17825日晚,以自拍來試驗相機的一項功能:無線遙控快門控制相機,並且搭配外接閃光燈。不想這張照片居然還算成功,竟然比旁人拍攝我的照片不差。為此口占四句。

疾風利雨廉隅長,

自將留神向六朝,

但使周郎遙相問,

一般倜儻向二喬。


2021年8月16日星期一

此情、此景,香港、臺北指日可待


對於一次又一次發生的這同樣的情景,我們必須看到:

這一切起源於八九柏林墻倒塌。柏林墻倒塌竟然沒有讓西方人再次感到,20世紀的災難,極權主義問題、意識形態問題、社會撕裂問題的根源是西方文化思想及社會固有的問題,在掙扎了半個多世紀後,珍惜自己終於有了的這個徹底反省的機會,反而讓一群如福山、杭亭頓那樣的淺薄之徒,忘記了或者說根本沒看到過去的問題,而沾沾自喜於西方的徹底勝利。從而提出“歷史終結論”及“文化衝突論”,重新製造且加劇了世界的分裂及對立,點燃并助長了西方文化中固有的“封閉性”、“排他性”——所有那些曾經給世界,給原住民,給20世紀帶來災難的那些帶有根本性的文化思想及社會問題。

沒有反省,反而放肆、傲慢地到處進攻,直接導致了911的反彈,導致了中東問題的複雜化及混亂,導致了難民潮,另一方面伴隨傲慢自私的麻痺綏靖,助長了曾經由於8964鎮壓而幾近滅亡中共,及北韓等的共產黨的再次崛起。

今天的災難的根源和一百年前,20世紀初期後連續發生的災難的根源是一個——西方社會及文化生而俱來的,在“開放”與“封閉”之間天生存在的無解的悖謬。

我們都陷於西方文化中最壞的一面中!

在我們的社會中,知識分子、文青們以玩弄各類意識形態為榮,以族群撕裂為口號,以取悅西方,鼓吹封閉,征殺打鬥來騙取、攫取各種名利——我們如何能夠好!

1949北平、上海的逃難,七十年代西貢的逃難到今天阿富汗逃難,只要想想,它們竟然是百分之百地重複,毫無新意!就明白那災難,到底根源在哪裡!


2021年8月15日星期日

白內障術後書懷

兩次白內障手術甚是成功20184月,第一次手術因感而發打油,19年後知網路有韻書可核查,自此方敢稱詩為賦。現按中華新韻亦重新規整20184月打油詩為律。

——2021.8.15

當年反叛關山北,

放蕩江湖器宇翩;

隴走日灼筋骨強,

坡迎風刃體膚堅;

二十覺悟識龜兔,

六秩逢宵命狗獾;

如願一刀除蔽障,

啟蒙獨步五十年。

 

注:

1.19694月余尊先賢名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負篋千冊插隊東北白城洮安縣,從此走上反叛之路。洮安縣位於大興安嶺餘脈,丘陵地區,田地多為山坡坡地。

2.二十覺悟識龜兔——天高志迥,人生之路、龜兔之途。

3.六秩逢宵命狗獾——六十逢宵小,命犯狗獾之輩。

4.尾聯——於人生、於思想,一路走來,願似眼科手術,生途輾轉、清障辟邪、思想啟蒙,雲開霧散。


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東西之井、西方之井,漢學家自井——再次推薦老雷(上海学校取消英文考试,还好西方井底之蛙也很多)


老雷這個節目太精彩了!從蛤蟆吵坑到蛤蟆吵灘!

但是,究竟何為井底之蛙?誰是井底之蛙?有沒有人來對號入座?有沒有人來認真思索?卻不是一個易於,甚至可說是人們願意思索的問題。因為文化問題的理解,乃至感知到這個問題都不是容易的問題。即如懂兩個科學理論需要花費努力及功夫。如你學了牛頓力學,但要懂量子力學,要學很多數學,且要在新的假設下理解用新的數學語言構造的體系,解釋問題的方法及結果。為此你會發現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文化問題要想不吵灘比進行有條不紊,不走味的科學討論,物理討論還要難的多。兩種文化,兩類人士若想不是蛤蟆叫,首先要獨唱音準音美,然後才能有好的對唱。它涉及的問題遠比科學多。

第一,是中西的符號系統,及其演繹的文化,遠比牛頓力學和量子力學的區別大。觀察滲透著理論。當代中國人眼中的中國文化都已經變形了。何況學漢學的西人。所以陳寅恪“思想囿於咸豐同治之世,議論近乎湘鄉南皮之間”的提法,對於理解、認識中國文化醍醐灌頂!,

第二,理解當代中國必須建立在理解當代西方的很多歷史性的思想文化問題。romanticenlightenment,極權主義和民主問題,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臘文化,西方文化中的這些問題,別說漢學家們,西方自己的專家們也在爭論不休。

沒有這兩個清楚的兩種文化理解的框架及基礎,則一定是從蛤蟆吵坑到蛤蟆吵灘!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于時也。”這道理不待於庫恩認識到科學革命的理論,我們的祖先早就言之鑿鑿,且還有“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豈止古今中外

2021年8月9日星期一

感東坡(字和仲)《江城子》之少年老成,戲和韻八句

按:蹭奧運熱度,戲稱當年體育競賽“余亦能高詠”,有過過五關斬六將之風,并以東坡詞自嘲“都是斜川當日境,吾老矣,寄余齡”。突感,東坡此詞乃四十七歲作,如今老夫已過古稀,隨步其韻自勉。

東坡慨歎餘齡寄,

和仲不過四七卿;

老仲今朝鄰七四,

陳詞昔日溺風情;

人生世世傷來去,

老去年年感縮盈;

浪梗浮萍途漸遠,

騰蛇乘霧玉金聲

 

注:

1. 蘇軾(字子瞻、和仲,號東坡)•江城子

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都是斜川當日景,吾老矣,寄餘齡。

2.盈縮:取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玉振金聲:取唐•楊烱〈從弟去溢墓誌銘〉:“至如白雪回光,清風度曲,崔亭伯真龍之氣,揚子雲吐鳳之才,莫不玉振金聲,筆有餘力,遠心天授,高興生知,盡江海之良圖,得煙霞之秘算。”

2021.8.9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充滿問題的遺產——談如何悼念余英時先生

余英時先生說他繼承的是胡適,這是千真萬確的,但是這在我看來不是光榮,正是他的問題。所以今天紀念他的時候,說他維護了中國傳統文化乃至新儒學,只要看看把這個標籤是否能夠貼在胡適身上就可以了。

在五四百年的時候,我曾稍微仔細地思索了一下余先生的治學及思想,從認識論方法論入手,發現他繼承的五四傳統,即胡適們帶給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傳統,它引入中國的實際是一個西方romantic運動帶來的舊文化運動。對此我考證了,romantic運動絕對不能夠翻譯成“浪漫主義運動”,而必須針對他的反對啟蒙運動傾向,翻譯成“羅馬化運動”,或者解釋性更強的“基督教文化情節運動”乃至“基督教世俗化運動”。而就是這個對於啟蒙的反動運動的所謂西方思想導致余先生早年是一個左派青年,以及近年來幾近荒腔走板的政治表現。它更是余先生終生和錢穆先生的治學及思想風馬牛不相及的根本原因。

第二,余先生治學方法可以讓我們看到,他與胡適一樣,甚至更為典型——終生沒有進入西學。只是使用一些標籤,用些自己也不很理解的西方觀念來以論治史。這點在他對於韋伯及庫恩思想的使用上,以及在他的著述上,都非常清楚地顯現出來。

細究他的歷史學方法及內容,可以肯定地說,他終生不知道什麼是啟蒙後發生發展的近代西方歷史學,他治的中國思想史雖然不過是貼標籤,是一種很過時的以論帶史,但如果積極地說,則可以說是傳統的文獻學。他在文獻學上由於受到的是民國教育有基本的根底,然而僅此而已,無法和錢穆等前輩相比。因此,綜述余先生一生的工作——有學問但是沒有學術!

在悼念余英時先生的時候,最後作為一個大陸在封閉和黑暗中,走過五十年的學人,就我個人有幸到了海外的求知求學經驗,我要說的是:

我們走了幾十年,從共產黨的封閉,走到海外,慢慢地發現,余英時、林毓生先生這些人並沒有走出去,竟然繼續了五四,並且以此繼續封閉著中文世界。

為此,余英時除了在政治上堅決地拒絕共產黨——非常難得!值得尊敬!但在其它事物、在知識領域,細想你就會發現,繼承了胡適精神的他,除了前述治學問題外,竟然全然沒有士大夫精神,敗壞了很多風氣。在當代社會及思想領域,他能對抗在他身外的共產黨,但是在他生活的環境中,他卻是個海外版、縮水的馮友蘭,完全不能和歷代先賢相比。這也是我們這代人倒霉的地方。

綜上所述,余先生先生在學問上可說根本就沒進入過歷史學,附庸西方風雅,玩弄些西學時髦思想術語,但在文獻上卻飽享民國及傳統教育的蔭庇,在積極評價他對於共產黨暴政的對抗時,作為錢穆學生,他也實在是有愧於身後的大樹。

 

我知道這個結論很多人不會理解,但是我可以說的是,對此的理解涉及根本的對於近代西方思想史,對於近代,啟蒙思想後復活的希臘思想的西方學術的理解——非常根本。我們必須就此展開討論!

2021年8月4日星期三

題 舊 照

按:友人舊照於20096月,不覺一十二載,整整一輪歲月。想人生白駒過隙,老來不覺感慨多,隨湊成八句。——2021.8.4

一輪歲月桑弧間,

幾度春秋困海煙;

此去學涯承母訓,

後來勤奮在心傳;

讀書性癖耽佳句,

觀史思齊續老泉;

脫略京城疏宕意,

天荒依舊忘衰年。


注:

1.心傳,儒家“十六個字心傳”,源于堯舜禹禪讓的故事。宋儒認為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為舜授予禹的個人道德修養和治理國家的原則,後稱為儒家及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十六字心傳”。

3思齊:取見賢思齊。萌典:看到賢能的人,便想效法他。《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晉•常璩《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知足下追踵古人,見賢思齊。”

4.老泉:既指蘇家二泉,蘇洵、蘇東坡,亦指余出生於濟南趵突泉旁也。

5.脫略:孔融《薦禰衡》:“脫略公卿。跌宕文史”, 不受拘束、小視朝中精英。

6.跌宕:A.行為放縱不拘,B.形容文章音節抑揚頓挫。

《極權與當代精英》一書下載地址(附自序)

有網友詢問我的《極權與當代精英》一書情況。下面是2007年我在鮑樸先生的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的PDF下載地址。在此也感謝鮑樸先生! https:// de1lib.org/book/15944709/ 16c8ac?id=15944709&secret=16c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