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讓晚年的我深感:母教在傳承,門風依血脈——不只在時代社會表面。
……
父母上代,不安之世,奔走生存,流徙三地,書墨漸疏漸遠,生存如沉如浮。余幼時不知、不懂,讀書不多的母親諄諄所教只是一句:我家書香門第,你只有讀書。
一語定我一生之路、給我一生之氣。種子發芽、榮辱喜樂,皆源於此,亦讓老先生一眼看穿我一生品質。
想來感慨萬千者卻是我為母親,為家庭親友所作甚少!是故,海角天涯,惟願能夠讓母親心心念念的“讀書人家”,有我添柴薪,有吾告晚輩——以讀書求知為要;任憑人間起伏,唯有詩書繼世長……。
故做五律述學,以悼母親。
早悟古詩親,
今知治學辛;
曹劉嗟少誦,
李杜喜多新;
氣盛家慈育,
光遙烈祖薪;
行文流志向,
問字鑄心神。
按:
戴孝侯先生,(1901-2002),一九一八年高中畢業考入商務印書館工作。他在商務做過科长,香港、福州等地分馆经理,编辑部主任,五六年曾被打成右派。
流徙三地。我家上代活動軌跡:一為原籍山東龍口三甲仲家,父母家族之本;一為北京;一為東北哈爾濱、佳木斯祖業。
首聯:
我自己買的的第一本詩集是在一九五八年西單商場舊書店,《陸游詩選》,小學三年級時,從此喜愛古詩詞及其氣韻,雖然此後一度被時代及社會誤導入白話詩。
頷聯:
最近十年人生最後一次補課記誦古詩詞及文賦之感。
曹劉:本指曹植、劉楨,此處泛指兩漢南北朝詩歌,感此生記誦單薄。
李杜:則既言李白杜甫,亦泛指唐宋詩詞,晚年記誦了幾百首,讓我詩詞修養翻新。
頸聯:
薪:薪火,A.火炬、火把,薪盡火傳;B.佛教用語,身體和心識,薪火相交。
歲暮細想,我一生讀書做人之氣質,所不敢忘記——吾乃子路之七十五代後,可謂完全依母親所望、所規。如此一生,感念母親養育之恩,痛澈心脾。
2025.3.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