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子,你對於文化史及思想史理解完全走了調,所以對於音樂史的詮釋荒腔走板了。
由於中文把Romantik錯誤地翻譯成浪漫主義,你望中文而生義,以為Romantik是浪漫運動,而導致對所有的判斷性的理解幾乎都錯了。
Romantik運動是對啟蒙運動的宗教性反彈及回歸,或者說是對於文藝復興、人性覺醒及啟蒙運動的“反動”。
宗教是讓人信仰的,沒有一種宗教是提倡浪漫的。所以這個Romantik運動帶來的是宗教性的熱忱乃至狂熱。所以Romantik傾向產生的繪畫大都是黑矇矇的充滿神秘的宗教氣。
而古典主義指的則是文藝復興後的古希臘文化的復興,人性的覺醒,即翻譯成古典的Klassik指的是古希臘,但是在文化史上的“古典主義”具體指的則是“近代化”——近代主義。相對於此,Romantik指的是對於中世紀宗教社會,舊的文化傳統的留戀,對“近代化”的惶恐。
為此,我把Romantik這個詞譯成“宗教性羅馬主義運動”,或者乾脆譯為“羅蠻主義運動”或“羅馬主義運動”。
在這個意義上,瓦格納繼承的是Romantik運動,不是英雄主義。貝多芬的英雄主義則是古典主義的產物——文藝復興、啟蒙主義,人覺醒要取代神的直接結果。在文化社會政治史上,瓦格納以降,所有追隨他的所謂德國學派、日耳曼學派,乃至政治及思想史上的希特勒納粹及馬克思主義,都是Romantik運動——歐洲舊文化,經院主義文化的直接產物。
順便說,今天美國的川普潮流也是Romantik運動的直接產物。
你的混亂,整個中文當代思想領域的混亂,都源於五四後帶來的對於西方文化思想的誤解,上代人稱其為“新文化運動”,我把它成為“舊文化運動”。因為五四一代沒有分清西學中的不同傾向,把對近代反動性的羅馬主義運動推崇為人性覺醒的浪漫主義,分不清古典和羅蠻的區別。它致使今天搞樂評的人,雖然在技術上掌握了一些專業知識,但是涉及精神思想框架幾乎都不著調。
……
所以,“古典主義”才是人性、英雄氣,而“羅蠻主義”是神秘性、“宗教氣”,教徒的狂熱。Romantik的反動、觀念化的意識形態導致的是《一九八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